深港通正式獲批,與滬港通到底有多不同?

撰文:馬傑

各界對深港通2016年通車已有共識,只待國務院審批,“只差最後一步”

深港通與先行一步的滬港通將會完全複製還是要“另起爐竈”

摘要

千呼萬喚始出來!李克強總理在8月1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明確表示,深港通相關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國務院已批准《深港通實施方案》。彭博新聞社稱,中國規劃已久的深港通獲國務院批准,進一步向境外投資者敞開了中國內地6.5萬億美元股市的大門。那麼,呼聲一直較高的深港通與先行一步的滬港通到底有哪些異同?

據中國政府網網站消息,李克強總理在8月1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明確表示,“深港通相關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國務院已批准《深港通實施方案》”。

李克強還在會議上表示,在滬港通試點成功基礎上推出深港通,標誌中國資本市場在法制化、市場化和國際化方向上又邁出堅實一步,具多方面積極意義。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提出,要“適時啓動深港通”,各方對此普遍期待並寄予厚望。2014年底滬港通試點啓動以來,總體運行平穩有序,經受住了市場檢驗,各方面反應正面,實現了預期目標。

李克強指出,啓動深港通有利於投資者更好共享內地與香港經濟發展成果,深化內地與香港金融合作,鞏固和提升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也有利於進一步發揮深港區位優勢,推動內地與香港更緊密合作。

李克強最後強調,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包括資本市場在內的金融業對外開放,是中國整體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升我國金融業的國際競爭力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彭博新聞社報道,中國規劃已久的深港通獲國務院批准,進一步向境外投資者敞開了中國內地6.5萬億美元股市的大門。

國務院8月16日在其網站發佈聲明中沒有說明深港通將於何時開通。大約兩個月前,MSCI公司以准入情況爲由拒絕將中國A股納入其全球基準指數,政府提高國家市場形象和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努力受到打擊。

投資者曾預期深港通會在去年啓動,但在忙於應對2015年夏季股市市值暴跌5萬億美元以及1月份推出熔斷機制失敗的影響之際,政府官員推遲了深港通的開通。深證綜合指數2016年迄今下跌12%。

深港通與滬港通的異同

8月12日,香港經濟日報綜合各渠道消息,各界對深港通2016年通車已有共識,兩地交易所及證監已上呈文件,只待國務院審批,“只差最後一步”。8月10日港交所則在業績報告中透露,爲迎接深港通,香港結算完成了測試所需系統開發,現在技術上已準備就緒,只待監管機構批准,即可支持兩地股市互聯互通。深港通與先行一步的滬港通完全複製還是要“另起爐竈”?

興業證券指出未來開通的深港通與滬港通在以下幾個方面類似:首先戰略上,符合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大趨勢, 將進一步吸引全球財富直接配置A股。同時,更多的互聯互通加大了A股加入MSCI指數的可能性。其次隨着海外投資者佔比的提升,A股市場的投資風格將更加多元化,價值股投資和成長股投資都將找到屬於自己的機會。未來A股和港股作爲“中國故事”的代表,將不再割裂,而成爲全球資金投資中國的“一體化配置”。

那麼深港通是否將完全複製滬港通的模式?西南證券在8月4日的研報《“呼之欲出”的深港通》稱,“深港通”機制設計或借鑑滬港通經驗。

深港通正式獲批,與滬港通到底有多不同?

首先,深交所成立於1990 年12 月,略晚於上交所。與上交所僅有主板不同,深交所分爲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三個板塊。深交所上市公司普遍規模較小,民營企業及新興行業企業較多,和上交所上市企業普遍規模偏大,國企較多,且集中在傳統行業形成互補。深交所企業成長性好,收入及盈利增速較快,但估值也高於上交所股票,且因成長性好、市值偏小、題材豐富,更受散戶追捧,投資者換手率較高。

深港通正式獲批,與滬港通到底有多不同?

雖然深圳交易所上市公司數目多於上海,但上交所上市公司總市值更高。截至8月10日,上交所上市公司 A 股總市值近26萬億,深交所不足21萬億。與上海上市公司相比,深圳上市公司普遍規模較小,平均市值約117.4 億元(上交所平均市值226.6億元),中小板及創業板上市公司平均市值較主板而言規模更小。

上交所上市公司行業分佈較爲集中,主要集中於金融、工業及能源,傳統經濟市值佔比達80%;與之相反,深交所上市公司行業分佈較爲分散,市值佔比最大的行業爲信息科技、工業和可選消費,新興產業市值佔比超過五成。此外,深交所國企市值佔比較低,非國企市值佔比近七成,遠高於上交所。

深港通正式獲批,與滬港通到底有多不同?

其次,目前滬港通總額度在3000 億元左右,每日額度在100-130 億元左右,或相應擴大港股通額度。預計初期深股通將與滬股通類似,同樣有總額度和每日額度的限制,且由於深圳市場成交額較上海市場持平略低,因此預計深股通的總額度和每日額度也將持平或低於滬股通。港股通的額度有相應提升的可能。

深港通正式獲批,與滬港通到底有多不同?

而在個人投資者門檻方面,目前滬港通要求國內投資者須爲機構投資者及證券賬戶及資金賬戶餘額合計不低於人民幣50 萬元的個人投資者。初期階段“深港通”或與此規定一致。往未來看,結合目前滬港通運行平穩但交易量偏低的現狀,我們認爲其對個人投資者的資金限制有望進一步放寬,增強交易的活躍度。

深港通正式獲批,與滬港通到底有多不同?

最後在投資標的方面,深港通的主要標的與滬港通有一些差異。據西南證券預計,初期深股通的標的範圍爲深證300 或深證1000 成份股,以及深交所上市的A+H股。港股通範圍或保持不變。未來均有進一步擴展的可能。

深圳市場與上海市場的一個結構性的區別是上市公司相對較多但市值相對較小。因此在標的範圍的選擇上,若從流動性的角度考慮,深股通的標的範圍可能傾向於範圍較小但流動性偏好的公司。這樣選擇的標的範圍可能是深證300 成份股以及在港深交所同時上市的公司。這樣的標的共有308 支,家數佔深交所的19%;市值7.5 萬億,佔深證市場比重的49%。

若從覆蓋率的角度考慮,由於目前滬股通和港股通的標的市值佔當地市場比重均在80%以上(滬股通89%,港股通83%),因此深股通若與其相似,則合適的標準是選擇深證1000 成份股及在港深交所同時上市的公司。這樣的標的共有1003 支,家數佔深交所的63%,市值12.4 萬億,佔深交所的82%。

深港通正式獲批,與滬港通到底有多不同?

據申萬宏源6月研報《“深港通”前瞻性思考》中認爲,經過調整後的深成指較好地反映了深證市場運行特徵,未來有望成爲深港通開放標的。假設“深港通”未來開通標的爲“深成指+AH 股”,從均值角度,“滬港通”中A 股標的總市值及流通市值均值較“深港通”整體較高;從中值來看,“滬港通”和“深港通”標的總市值和流通市值差距並不大。但未來“深港通”可能開放標的中A 股成交額及換手率較“滬港通”高。

“滬港通”開放的A 股標的主要集中在金融、採掘和交通運輸行業,“深成指+AH 股”中標的主要集中在計算機、房地產和醫藥生物行業。

滬港通A 股標的主要是國有企業,佔比達到66%,民營企業佔比僅有13%;而“深成指+AH 股”標的中民營企業佔比達到54%,國有企佔比30%。可見未來深港通開放標的相對於滬港通更具活力,彈性更大。

深交所有更多的成長股標的。僅以深證300爲例, 創業板和中小企業板掛牌的股票數目佔比高達55%,在信息技術和醫療保健等 “新經濟”行業中的可選標的顯著多於滬港通目前開放的投資標的。相較於上證主要集中於銀行、保險等大型國企,海外投資者將有機會直接參與中國最有活力的一批民營企業龍頭。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