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資產從負債百萬到1.2億 看魯家村的“三連跳”

安吉魯家村風光。潘學康 攝

新時代,新要求,新使命。對於“三農”發展走在全國前列的浙江來說,如何進一步推進鄉村振興,讓農業成爲有奔頭的產業,農村成爲安居樂業的家園,農民成爲令人羨慕的職業?《美麗鄉村》週刊今起推出“新時代·鄉村傳奇”系列報道,聚焦我省鄉村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通過產業振興、環境改造、鄉村治理等途徑,爲鄉村發展注入新動力的故事,讀懂新時代的鄉村振興之道。

集體資產從負債百萬到1.2億 看魯家村的“三連跳”

“田園魯家”田園綜合體總體佈局圖

魯家村的“三級跳”

短短6年間,村集體資產從負債百萬增至1.2億元

在浙江數以萬計的村莊中,安吉遞鋪街道魯家村的發展,是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的。

眼下,白牆黑瓦的大型遊客集散中心已經建成,大大小小的數十個國家級田園綜合體項目陸續動工;載着遊客的小火車,呼嘯着穿行在18個各具特色的家庭農場間,沿途可見翠綠的竹林、流淌的清溪、盛放的玫瑰,以及民宿、露天影院、房車基地等各類休閒旅遊設施……

可就在幾年前,這裏還只是浙北地區的一個平凡村莊:山不夠高,樹不夠茂;沒有悠久歷史,也沒有名人故居,村民以務農和外出打工爲生。

再看如今的魯家村,卻已成功實現了發展的“三級跳”:2011年成功創建美麗鄉村精品村,2013年起發展家庭農場,18家農場將整個村莊串聯成一個大景區,2017年7月被納入國家首批15個田園綜合體項目之一,村集體資產從2011年的負債上百萬元增長至如今的1.2億元,村民人均年收入從2011年的1.9萬多元增長至2016年的3.3萬元……

山水還是那片山水,村民也是從前那些村民,鉅變因何而來?“因爲一個敢想肯拼的好書記,因爲一個團結實幹的村兩委!”村民們的答案,卻是出奇的一致。

集體資產從負債百萬到1.2億 看魯家村的“三連跳”

魯家村風光,最美的田園。方力 攝

尋路,爲了村民的美好生活

從杭州出發,沿S11省道一過長思嶺,路兩旁便是魯家村。全村16.7平方公里,2200多人,並無一人姓魯。

相傳明末清初時,一幫手藝人在戰亂後陸續遷徙於此,漸漸形成村莊。由於大家姓氏各異,而村莊的命名又多依據宗族姓氏,幾經爭論,方纔決定以土木工匠祖師爺魯班的第一個字作爲村名。

時至今日,先人們的這份工匠精神,凝結成一頂做工精美的16抬雕花木轎,陳列在遊客集散中心的展示大廳裏。而讓全村人都心服口服的,除了魯班,又多了一個新的名字,那就是村黨支部書記朱仁斌。

採訪時,在村裏走上一圈,一路聽到的都是跟朱仁斌有關的故事。

村婦女委員馬麗華,此前是村裏的出納。她說,朱書記多次把自家存款無息借給村委創建美麗鄉村,最大的一筆借款高達50萬元。如今,大家能生活在花園一樣優美的環境裏,跟朱書記的無私奉獻和創業精神密切相關。

家庭農場主陳賢喜最難忘的,則是當初朱仁斌爲邀請他來魯家村投資經營家庭農場,曾“五顧茅廬”進行勸說,最終讓他承包下村裏的300畝土地,着手打造萬竹農場。

不過,在朱仁斌看來,這些不過是他作爲村幹部做了些該做的事情,“最關鍵的還是要找到一條適合魯家村的發展道路”。

這條路上,朱仁斌帶領大家踏出的第一步,是改變村裏的衛生環境,創建美麗鄉村精品村。

安吉始終牢記習總書記的囑託,堅定不移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之路,一任接着一任幹,堅持生態立縣不動搖、綠色發展不動搖、共建共享不動搖,如此已經走過了十多年時間,這也爲魯家村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大環境。

爲此,朱仁斌一方面身體力行,親自參與撿垃圾、清河道等各項工作;另一方面帶領村兩委成員尋找各種資源,通過鄉賢、各級政府等途徑籌集資金。僅半年多工夫,魯家精品村項目順利通過驗收,村裏前期投入的1700萬元款項全部結清,村莊面貌從此煥然一新。

集體資產從負債百萬到1.2億 看魯家村的“三連跳”

魯家村白牆黑瓦的大型遊客集散中心。潘學康 攝

2013年,全村13個自然村全部完成精品村建設。道路通了,村容美了,魯家村還能往哪兒走?當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到的“家庭農場”概念,讓朱仁斌自信地走出了第二步。

村莊地形以低丘緩坡爲主,適合發展現代農業,加上此前已有部分村民辦起了養豬場、養雞場和蔬菜種植場等,朱仁斌和村兩委當即決定,大力發展家庭農場,打造中國首個家庭農場集聚區和示範區。

根據規劃,全村先後引進了18家家庭農場,分別以果蔬、藥材、竹園、高山牧場等產業爲主。後來,村兩委又引入社會資本,共同組建公司,其中,村集體佔股49%,旅遊公司佔股51%,採用公司+村集體+家庭農場的模式共同經營。一條4.5公里長的鐵軌隨之建起,把整個魯家村串聯成了一個大景區。

在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倡導下,朱仁斌又給村裏定下了新目標——打造“田園魯家”美麗鄉村田園綜合體,以魯家村爲核心,輻射周邊南北莊、義士塔和赤芝3個村,帶動周邊的村莊一起奔跑。

如此一步步走來,魯家村已是今非昔比。朱仁斌說,別看村裏每天都有新變化,但大方向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滿足老百姓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

集體資產從負債百萬到1.2億 看魯家村的“三連跳”

魯家村民的幸福生活。朱肇聰 攝

實幹,村莊飛躍的底氣所在

魯家村村主任裘麗琴的頸脖上有道疤。

今年50歲的她,一頭短髮清爽利落,一雙大眼炯炯有神。但這道長約5釐米、橫亙在脖子正下方的紅色傷疤,與她的強大氣場相比,顯得不那麼協調。

“甲狀腺總出問題,兩年前去上海做了手術。”患病經歷輕描淡寫,但說起手術前了掉的一個心願,裘麗琴的聲調不自覺地高了起來。

2015年,爲創建美麗鄉村精品示範村,魯家村決定在發展家庭農場的基礎上,打造三產融合的特色景觀。其中,集賞花、鮮花精油加工、花海住宿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300畝花海世界,是當時全村投入最大的一個項目。徵地時,村民大多都積極配合,只有一位老人不肯簽約,工程進度因此一拖再拖。

“其實就5畝地,卻是分散在同一片區塊內的,不拿到勢必影響花海的建設效果。”裘麗琴說,由於工作人員多次上門商談無果,她忍住身體的不適,在一天晚飯後親自上門拜訪。

“你怎麼來了?聽說你病了。”

“我來做什麼,你能不知道?”

“我就知道,你來了,我肯定得籤。”

繞口令式的對話一結束,老人馬上鬆了口,第二天便在徵地合同上籤下了名字,裘麗琴這才放心踏上了去上海的行程。

村裏頭的工作,千頭萬緒,牽一髮而動全身;老百姓的訴求,紛繁複雜,需要得到村兩委的及時回應。在魯家村當了20多年村幹部的裘麗琴深知這個道理。她說,自從2011年加入新一屆村委、建設魯家村開始,儘管工作量比從前增加了不知多少倍,自己卻樂在其中,“畢竟,變總比不變要好”。

“白天在村委會,晚上在居民家裏,經常忙到凌晨一兩點,這就是我們村幹部的工作狀態。”今年65歲的村民樓佰義,在上海工作多年。近兩年來,他被村裏的發展所吸引,帶着全家人重回魯家村。如今,除了在公司上班的每月2000多元收入外,他每年還可拿到土地流轉租金和一筆可觀的年底分紅,一家人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沒有一股子幹勁,就做不出讓老百姓信服的事。”這是朱仁斌經常對村幹部唸叨的一句話。

最近,他白天帶着各路團隊在村裏參觀,介紹經驗;晚上又和村幹部及公司管理層一起討論公司的經營;平日裏到全國各地招商引資,簽訂合作意向……急切的腳步聲中,傳遞的是他對村莊未來的更大雄心。

集體資產從負債百萬到1.2億 看魯家村的“三連跳”

青山掩映中的安吉魯家村。朱肇聰 攝

人心,凝聚起來就有力量

這幾年,魯家村的變化究竟有多大?

村民們時常說起的一個故事便是明證:2012年春節,鄉賢方欽江回村時迷路了。因爲路旁溪邊的舊房子,曾是他印象最深的“路標”,但突然間全都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村幼兒園、老年活動中心、標準籃球場、文化禮堂……

更深層的改變則在人心。

裘麗琴還記得,2011年,爲創建美麗鄉村精品村,村兩委籌錢買來的垃圾桶,放在路邊成了擺設,一些人還是把垃圾往路上扔、往河裏倒。一次村民大會上,這位風風火火的女漢子不禁落淚,感慨“想要爲村裏做點事,怎麼就這麼難?”

可漸漸地,她發現,村民們看到自己的時候,笑臉多了,眼神中也多了敬重。再後來,美麗鄉村建設驗收組來了。一位走在前頭的村民,看到被風吹到路上的塑料袋,立馬彎腰拾了起來,悄悄捏進手心……

集體資產從負債百萬到1.2億 看魯家村的“三連跳”

魯家村的小火車。

大家都說,6年過去了,村裏的變化他們看得見,生活的幸福感他們體味得到,沒理由不支持村兩委班子所作的決定。

回鄉創業或就業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村外出打工的年輕人中,約有五分之一已經回村開啓了新生活。

出生於1989年的村監會主任柏文便是其中之一。農學專業畢業的他,2013年時在朱仁斌的熱情邀請下回村裏擔任村幹部,後來又承包了50多畝土地辦起家庭農場,從事食用菌和靈芝種植,如今已是村兩委中的骨幹力量。

今年50歲的唐永前,不是魯家村人,卻以村莊爲家,“除了睡覺,全部時間都花在這裏,365天全年無休”。兩年前,有着豐富景區運營經驗的他,來到村中擔任安吉鄉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運營總監,負責村莊的各項經營性活動。

隔壁鎮上的村民姚明月,乾脆就把家搬進了魯家村。村莊南面,總共150畝的果蔬農場,他已用心經營了3年多時間。

在這裏,極具特色的帳篷旅館已經建好,木屋式樣的民宿進入試營業階段,一株株精心栽培的石榴樹結出了香甜多汁的果實……他期待着,等到村外的303省道明年通車、魯家村正式對外營業時,這片鳥語花香的田園風光,將會吸引更多遊人的目光。

“中國農民夢,最美的農場”,正如這句寫在村民廣場上的大字所說的那樣,無論本村人,還是外村人,大家的共同心願,就是彼此攜手,建設一個更美好的魯家村。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