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波羅誕丨 逛廟會,一定要嚐嚐波羅糉

我到廟會賣雞頭

你用門匙開鎖頭

家中有糉在鑊頭

要喫糉子坐炕頭

食完飲茶潤潤喉

這首在黃埔流傳已久的打油詩,生動地描述了波羅誕期間,黃埔尋常百姓家讓客人用糉子招呼自己的情景。

波羅糉,顧名思義,就是在波羅誕期間包的糉子,這是廟頭村一帶沿襲多年的風俗。

每年波羅誕到來的時候,波羅廟十五鄉爲村民就忙碌起來。一方面,要準備應節工藝和商品,波羅誕期間拿去廟會出售,一方面要迎接親朋好友的到來。這時,小孩忙着玩,年輕人忙着逛廟會、採紅豆、會相好,大人忙着做生意,老人家忙着看大戲、觀雜耍,村中沒了閒人。如何去招呼親友的到來呢?於是村民就想了個辦法,廟會前夕就蒸好了一大鍋波羅糉親友來到把家門鑰匙給親友,囑咐餓了自己開門取棕喫,久而久之,成爲習俗。

用料講究,做工精良

"波羅糉"作爲"波羅誕"的傳統食品,用料講究,做工精良,味道香濃而不油膩,在珠三角地區有不小的名氣。每逢"波羅誕"到來,南海神廟附近社區的居民就會組織起來,齊聚祠堂共包糉子,用來祝賀節日贈親送友,鄰里和諧,歡聲笑語,融融一堂,爲傳統節日營造了熱鬧喜慶的氣氛。

波羅糉與端午糉不同——波羅糉是用芭蕉葉包的,不用竹葉;波羅糉包得實,煮熟後可切片喫。

波羅糉風味獨特,原因在於精選特殊的糉葉和蒸煮工藝術。

糉葉蕉葉替糉葉

波羅糉的糉葉不用冬青、不用竹葉,也不用荷葉而用蕉葉。用來包糉的蕉葉很講究。每年八月以後,村民就開始採集蕉葉回家,先用開水泡煮,殺青、祛除蕉葉的苦味。然後涼幹曬乾,保留了蕉葉特有的植物芬芬味道。用這些蕉葉包好糉後,放在鐵鍋或大缸大甕裏,用木柴明火蒸煮八個小時,使包料融爲一體,喫起來口留餘香、風味可人。

糉料糯米、鹹肉及去皮綠豆

端午糉用料比較雜,有帶皮的綠豆、紅豆、眉豆及花生等。波羅糉用料只有三樣,即糯米、鹹肉及去皮的綠豆。甜的是梘水糉,裏面包的是蓮蓉;鹹的是糯米包豆夾鹹肉,波羅糉要用肥豬肉纔好喫,肥肉用白糖醃後再拿去冰凍。10天后拿出來,用水沖淡糖味,再拌入五香粉、燒酒、姜、油醃製。

▲ 包波羅糉。

▲ 手把手教學生包波羅糉。

▲ 波羅糉熱賣。

作爲波羅廟十五鄉的美食特產,喫波羅糉成爲逛廟會最不可錯過的一件事。讓人口齒留香的波羅糉,其製作工藝已被列入廣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聲明:本文編撰推送屬非商業行爲,如涉及著作權問題,請著作權人或著作權持有人與我們聯繫,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本QQ爲工作號,不加好友),我們將妥善處理。轉載請註明轉自“黃埔文化遺產”(ID:hpwhyc)。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