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黃石被稱爲石帝,尤其傳說乾隆皇帝做了一個“福壽田豐”的夢,更將田黃與帝王緊密的聯結在一起,田黃石從此也就有了濃厚的帝王色彩,並且無根而璞,無脈可尋,只能在壽山溪旁的兩三畝水田中才能覓得些許蹤跡,其珍貴毋庸敷述,至清末已有“一兩田黃三兩金”之說。傳世的田黃石印章並不多見,也皆因田黃過於珍貴,原材成章,尤其是能成方章的。

田黃主要產自福建壽山村。在明清時期,田黃石更是被當做貢品獻入皇宮,因此被稱爲“印石之王”。我國僅1公里地兒產田黃石田黃石之所以珍稀,是因爲它只在福建壽山村一條小溪兩旁、一塊不到1公里的水田底下的砂層中才有,經過數百年來的連續掘採,壽山村的水田已被翻掘無數次。上乘的田黃石古時就是無價之寶,現在更是價格飛漲,在國際市場上被大量外國機構和專家購買。

石中之王田黃石,產於福建福州市北郊壽山村田坑的田黃石,是壽山石中的珍品。有着“福”(福建)、“壽”(壽山)、“田”(財富)、“黃”(皇帝專用色)之寓意,故被人們稱之爲“帝石”。關於田黃石的由來傳說它是:女媧補天時遺留在人間的寶石;是鳳凰鳥蛋所變……據說還有史書記載:咸豐帝臨終時,賜予慈禧一方田黃玉璽,末代皇朝解體,溥儀不要所有珍寶,只將一枚“三連章”縫在棉衣裏。這些官方的、民間的傳說無疑給田黃石平添了許多神祕的色彩。

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國已有人開始採集,到了明清兩代田黃石更是盛名於世。相傳清初時期皇帝祭天,神案上都少不了一方上品田黃石,寓其“福(福建)、壽(壽山)、皇(田黃)”吉祥之意。

俗話說,盛世藏古董,亂世買黃金。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現有各類收藏協會、收藏品市場近萬家,收藏者隊伍過億人,中國進入了全民收藏時代!素有“石中之王”、“石帝”美譽之稱的田黃在清代由於乾隆皇帝極力推崇,因此名聲大振,至今不衰。數百年來田黃石極受藏家至愛。田黃石素有高雅、品位的文化內涵,但目前市場上,田黃石石材極度缺稀。田黃及藏品鑑定送拍有緣人可諮詢小編(福羲國際拍賣,拼、音首字母小寫)田黃石經過數百年來的連續掘採,如今已開採殆盡,上乘的田黃石早已是無價之寶。據調查分析,田黃產地範圍極小,只有福建福州市壽山溪沿線不足1平方公里的水田。

田黃石神奇而珍貴,我們該如何鑑別田黃石呢?

首先我們先看田黃石的三大特徵:石皮、蘿蔔絲紋、紅筋格,再結合它的形狀、色澤、質地、撫摸的手感等多方面進行分析辨認。

1、形狀:田黃石因常年經受溪流沖刷滾動,大多呈卵形,鑑定時我們先看其是否卵形。但也不是所以田黃都是卵形,有些因爲地殼運動而裂開的田黃石會棱角突出。有石農曾經挖掘到棱角分明田黃石後,在附近找到了原石的斷塊,這便是因地動引起的移位。

2、手感:田黃石不冰不滑,用拇指輕撫表面,稍微有些粘手,手感無比溫潤,令人舒暢。

3、色澤:田黃石有很多種顏色:紅、黑、白、灰、綠等,但無論哪一種顏色都會帶有“黃味”。 它最大特點是溫和柔麗毫無“火氣”, 其中色調較濃的,人們稱之爲較“熟”或“老”,也有些田黃外濃內裏淡,這便是俗話說的沒有“熟透”了。

4、石皮:田黃石胚胎是沒有石皮的,但是在漫長的歲月中經過溪流和土壤的包裹,外表就發生變化,形成了黃、白、黑等不同色皮,色皮又有厚、薄、稀之分,偶爾還有雙重皮、三重皮。

5、蘿蔔絲紋:肌理隱現蘿蔔絲紋,是田黃石的基本特徵,但田黃石的紋理比蘿蔔絲更細更密更加隱化,且疏密有致。

6、紅筋:田黃石的筋格是紅色的,人們稱之爲“紅筋”或“血管”。曾有人人工染紅筋,但總有火氣,易於識別。有句生意話叫“無格不成田”,其實田黃石無筋無格纔是最好的。

7、質地:瑩潤細膩,溫婉通靈,是前人形容田黃石的專用詞語,是一種“感覺”、“味道”很難用文字來形容。

古代金石鑑賞家總結寶石“六德”: 細、結、潤、膩、溫、凝。

“細”者,紋理細緻;“結”者,結構緊密;“潤”者,滑潤如脂;“膩”者,油膩欲滴;“溫”者,蘊含寶氣;:“凝”者,凝靈如凍。若以上“六德”兼具的田黃石便是上品。

陳年的田黃石,年月沉澱在石頭裏,久遠而寧靜,磨砂過的指紋,所見的故事,俱成了這美麗的石頭訴說的底蘊。

冬去春來,人去又新,只有石如故。帶着流逝的光陰,留存於人世間,訴說着它自己的故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