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清朝乾隆年間,一隊行人正在新疆烏魯木齊郊外綿延的沙丘中穿行。“前面有妖靈出沒,然則不必驚慌,那妖靈害不得人的。”嚮導指着遠處沙山說到。隊伍之中有位文士問起“妖靈”的模樣和行蹤。“這妖靈啊,只烏魯木齊一帶荒漠纔可得見!”嚮導心情大好,滔滔不絕地講了起來——“妖靈”實乃小人兒,僅有一尺餘高,有時這些“妖靈”會去人類的營帳偷竊食物,倘若被人捉住,就會下跪哭泣。而詢問“妖靈”的正是清朝才子紀曉嵐,雖是獲罪發配新疆,他卻沿途收集民風故事,日後編寫在《閱微草堂筆記》之中。生於沙丘之間的紅柳樹,彼時被人們看作“行蹤飄忽不定”的神祕植物,其實是因遭風吹,沙丘的位置和形態時常變化,紅柳與沙丘的相對位置隨之改變造成的,故而民間傳說中紅柳常與妖靈爲伴,還有紅柳成精化作人形的怪談,此處的紅柳就是檉柳。檉柳在民間又名觀音柳,相傳觀音灑水,用的就是檉柳樹枝。

檉柳,喜生於河流沖積平原,海濱、灘頭、潮溼鹽鹼地和沙荒地,全國各地均有分佈。我們今天講的中藥就是檉柳科植物檉柳的嫩枝葉,4~5月花未開時,折取細嫩枝葉,陰乾,切段,生用。

性味:辛,平。

歸經:肺、胃、心經。

功效:發表透疹,祛風除溼。

主治:麻疹難透,風疹身癢,感冒,咳喘,風溼骨痛。《本草備要》:“治痧疹不出,喘嗽悶亂。”

臨牀應用

1.治療麻疹不透,風疹瘙癢。檉柳辛散透發,功專發表透疹,主治麻疹初起,疹出不暢,或表邪外束,疹毒內陷,始見形而驟然收沒者,常與牛蒡子、蟬蛻、竹葉等透疹藥同用。亦可煎湯燻洗、擦摩。此外,本品煎湯沐浴治風疹瘙癢,看也可配伍防風、荊芥、薄荷等祛風止癢藥。《本經逢原》中提到:“祛風,煎湯浴風疹身癢效。”

2.治療風溼痹痛。檉柳辛散,有祛風除溼作用,治療風溼痹症,肢節疼痛,可與羌活、獨活、秦艽等祛風溼、止痹痛藥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麻疹易透者不宜使用。用量過大易致心煩、嘔吐。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