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散裂中子源工藝驗收暨工藝鑑定會現場 本文圖均爲中科院高能所公衆號 圖

3月25日,中國散裂中子源工藝驗收暨工藝鑑定會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東莞分部召開。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科院高能所、近代物理所、物理所、上海應用物理所,清華大學等單位的18位專家組成的驗收專家組對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進行了鑑定驗收。中科院院士詹文龍擔任驗收專家組組長。

鑑定驗收組經過現場考察和聽取報告,認爲:中國散裂中子源性能全部達到或優於國家發改委批覆的驗收指標;裝置整體設計科學合理,研製設備質量精良,調試速度快於國外的散裂中子源;靶站最高中子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建成後的中國散裂中子源成爲中國首臺、世界第四臺脈衝型散裂中子源,填補了國內脈衝中子應用領域的空白,爲我國材料科學技術、生命科學、資源環境、新能源等方面的基礎研究和高新技術開發提供強有力的研究手段,對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解決前沿科學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散裂中子源園區

中國散裂中子源通過自主創新和集成創新,在加速器、靶站、譜儀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術成果。設備國產化率超過90%,顯著提升了我國在磁鐵、電源、探測器及電子學等領域相關產業技術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使我國在強流質子加速器和中子散射領域實現了重大跨越,技術和綜合性能進入國際同類裝置先進行列。例如:國內首次研製成功25Hz交流諧振勵磁的大型二極和四極磁鐵及電源,交流磁場精度達到同類裝置國際領先水平;自主研製成功液氫慢化器,通過靶-慢化器-反射體緊湊耦合的物理和工程設計,保證靶站高中子效率,等等。

中國散裂中子源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承建,共建單位爲物理研究所,於2011年9月開工建設,工期6.5年,總投資約23億元,主要建設內容包括一臺直線加速器、一臺快循環同步加速器、一個靶站,以及一期三臺供中子散射實驗用的中子譜儀,是各種高、精、尖設備組成的整體。

中國散裂中子源漂移管直線加速器

中國散裂中子源快循環同步加速器

中國散裂中子源靶站

中國散裂中子源就像一臺“超級顯微鏡”,是研究物質微觀結構的“國之重器”,在材料科學和技術、生命科學、物理學、化學化工、資源環境、新能源等諸多領域具有廣泛應用前景,將爲我國產生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提供有力支撐,併爲解決國家可持續性發展和國家戰略需求的許多瓶頸問題提供先進研究平臺。該裝置將成爲廣東省正在建設的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的核心單元,爲粵港澳大灣區科技發展和產業升級作出重大貢獻。

2017年8月,中國散裂中子源首次打靶成功並獲得中子束流。裝置後續的進展也勢如破竹,2017年11月達到打靶束流功率的驗收指標;2018年春節期間科研人員加班加點,繼續進行緊張的調試運行。期間加速器運行穩定,束流功率和連續運行時間均創調束以來的新高,首期三臺中子譜儀,即通用粉末衍射儀、小角散射儀和多功能反射儀,都順利完成樣品實驗。通用粉末衍射儀已經完成了兩個高水平的用戶實驗。

中國散裂中子源建成後,將充分發揮一期三臺譜儀在材料科學、生命科學、凝聚態物理和化學等領域的作用,爲廣大用戶提供國際先進的研究平臺。同時,爲了充分發揮裝置作用,滿足中子散射研究和應用用戶迫切需求,專家委員會建議:中國散裂中子源應儘快達到設計指標,實現穩定運行,在裝置通過驗收後儘快啓動二期工程立項,開始後續譜儀建設,進一步提升束流功率。

(原標題:中國首臺散裂中子源建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