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褚橙”成功的奧祕,褚時健曾說了三句話!

從玉溪到哀牢山要坐5個小時的車,一路盤山,顛簸。已經90高齡的褚時健因爲身體原因,將接力棒交到了兒子褚一斌的手中,這位堅韌的老人可以過些清閒日子了。

說起“褚橙”的成功模式,衆多的媒體報道已經分析得極其全面,但當踏進褚橙基地,聽到他們的介紹,才真切從內心感受到“褚橙”的堅實從何而來——是褚時健的三句話支撐起的褚橙莊園。

關於“褚橙”成功的奧祕,褚時健曾說了三句話!

哀牢山上平均氣溫23℃,終年無霜,在車上就能遠遠看到漫山的果樹。從600畝到如今的6300畝,褚橙花了16年時間。

整個雲南有4萬多畝的基地,46萬株果樹,其中22萬株有產出,今年褚橙產量預計有1.3萬噸,雲冠橙0.6萬噸。

這些數字的背後,是三句話支撐起的褚橙基地。

品質品質再品質

初上哀牢山,首先解決的就是水的問題。他們花了3000多萬,將海拔1600米的哀牢山山泉水通過5條管道引下來,水管鋪到每棵樹下。

因爲資金有限而選擇了矮化密植的模式,在第五年達到收支平衡。但是褚橙隨之面臨着一個問題:是以產量爲主還是質量爲主 ?

2015年“褚橙”的砍樹事件轟動一時。砍樹37000棵,相當於砍掉了3000多萬,整個褚橙莊園還進行了大規模的剪枝,強枝都剪掉了,只留下弱枝。一位農戶和我說,沒人忍心下手,褚老帶了外面的人來剪的。第二年他們家只有30-40噸的產量。

關於“褚橙”成功的奧祕,褚時健曾說了三句話!

2016年,褚橙莊園的產量只有8000噸,好在品質上去了。“褚橙”的目標也隨之明確:在保證1.1萬噸產能的情況下,不斷提高品質。

在食品安全標準上,“褚橙”只是按照綠色標準種植,做有機對他們來說不切實際,周圍環境和收益都不允許。“褚橙”選擇的是標準允許的低毒低殘農藥。

每年9月中旬,爲了保證28天以上的安全期,所有基地一律停止打藥。如果一種新藥想進入“褚橙”的種植體系,至少需要兩年以上的時間來通過。莊園門口的兩棟小樓,就是“褚橙”的農藥殘留檢驗室。

“所有褚橙必須達到24:1的酸甜比,才能夠進行銷售。”褚橙基地負責人林安介紹道。

關於“褚橙”成功的奧祕,褚時健曾說了三句話!

不說“也許可能差不多”

“褚橙”有職工共430人,其中核心管理層7人,管理人員35人。在褚橙莊園有四個園區,分別由四個作業長+一個副手管理。每個作業區約1000畝地,10萬株樹,包含了40-50戶農戶。

每個作業長需要對農戶進行技術指導和行政管理,所有技術都來源於公司。一些跟隨“褚橙”種植了十幾年的農戶基本上都掌握了種植技術。

關於“褚橙”成功的奧祕,褚時健曾說了三句話!

在褚橙莊園,全員都是數據化管理的,在這裏,不允許出現“也許、可能、差不多”等詞彙,所有相關土壤、葉片、施肥總量等數據,必須有準確的數字。

“比如褚老打電話來問今天有沒有下雨,普通人的回答是下了。我們的回答是:幾點到幾點,下了多少毫米。”林安還說,如果褚老一天打了好幾個電話來,那就說明你的回答有問題。

在林安介紹的時候,隨時都能聽到各種數據,比如一棵樹要走4遍才能真正採摘完,山上一畝地的利用率只有35%-45%,開發一畝地的總投入需要2-3萬等等。

關於“褚橙”成功的奧祕,褚時健曾說了三句話!

這種數據化管理自上而下,在基地我們看到了很多堆放的筐,不同顏色的筐代表不同作業區,而每天的數量也不是由農戶自己決定的。作業長會在採摘期巡園,然後決定這戶農戶今天要摘多少筐果子,發給他們相應的筐數量。

在分選廠看到的一些筐上寫着的日期和數字,就是採摘當天日期以及農戶的編號。

效益才能留住人

農戶和公司的模式是合作模式,農戶只負責勞動力總承包,所有生產資料固定資產都是公司出的。“我們的要求就是夫妻兩人一戶爲單位,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規定工作量。”林安說。

這些農戶平均每戶負責25畝地,約1800-2000棵樹,每年的產量在80-110噸之間。公司會在年初和他們簽訂合同,計算一年的勞動總費用,在收果後對產量和品質兩個指標進行考覈。

關於“褚橙”成功的奧祕,褚時健曾說了三句話!

褚橙莊園在很多地方做了顯著的提示,不得觸摸、採摘果子,以此來保護莊園周邊農戶得到公平的結果。而在分選廠,有非常嚴格的數據記錄,只有一戶農戶的果子全部分選完,纔會進行下一戶。

“去年我們的考覈標準是特級果1.2元,優級果1.1元,一級果0.7元。”根據林安的介紹,一年下來,一戶農戶的收入大約在8-12萬元之間,純收入能達到5萬元。

褚老曾說過,效益才能留住人,所以每年他都會問:“今年農戶的最高收入、最低收入、平均收入各是多少?”從這些數據,他就能知道今年的大致情況,也由此知道能不能滿足農戶的生活需求。

關於“褚橙”成功的奧祕,褚時健曾說了三句話!

我走進一戶農戶的家裏,兩室一廳、太陽能、冰箱、電視是標配,都是褚橙莊園提供的。他們告訴我,今年的產量大約在100噸上下,請了小工來幫忙採果。

留住人的不止是效益,褚老更懂得農民生活的需求,讓他們能夠住下來,願意住下來。這就是“職業農民”的概念。

褚橙最開始被人知道的就是熱銷的一面,但很多人不知道,他們也面臨過賣不出去的窘境。“農業是個持久戰,產品爲1,營銷爲0,有了1後面的0纔有意義。”褚橙在基地、產品、分選線上投入了巨大的資金和精力。

褚橙起步做農業是從零開始的,在農業的道路上有過很多同行者,但是許多產品在中途慢慢消失了,只剩下了褚橙。成功後很多人上山學習,也有人說褚橙的成功不可複製,褚老說過這樣一句話——“你要學會種我們的冰糖橙,你要把我們這裏的太陽搬過去”。

倒黴了纔去做農業,於是做出了強大的“褚橙”。而如今“褚橙”已經處於強盛期,卻還在努力進步。這也許就是我們最學不會的地方。

關於“褚橙”成功的奧祕,褚時健曾說了三句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