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春茶已經尾聲了,接下來的時間就是精緻成成品茶,茶友們不要着急,所謂心急喝不了好茶,我們靜靜的坐等好茶出爐。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巖茶中的“骨頭”。實際上的巖茶的“骨頭”,指的就是它的“山場”。山場,就是茶葉的出身地。所謂的山場,主要表現在土壤和微域小氣候兩個方面,事實上任何一種茶都受山場的影響,只是相比之下沒有武夷巖茶那麼大而已,武夷巖茶因巖而得名,可見撇開山場來談巖茶是不現實的。

山場的特殊性


武夷巖茶是有“骨頭”的!



  武夷山武夷巖茶山場的形成,有其複雜的地質原因。這裏就不一一贅述。漫長而複雜的地質變化,逐漸形成紫紅色岩層,這就是正岩土壤的基礎。後來,又形成大大小小的單斜山或單斜斷塊山,即現在的常說的三十六峯、九十九巖。


武夷巖茶是有“骨頭”的!



  在巖坑中,由於巖崖和森林的遮陰,在夏季茶樹承受散射光,在冬季高崖擋住西北的冷風,且尚有終年不斷的巖隙流水補充,因此巖坑谷的微域氣候更爲優越,爲茶樹的生長提供非常好的氣候環境。

傳統武夷巖茶山場劃分

  


武夷巖茶是有“骨頭”的!



  一、正巖(紫色砂礫岩)

  以著名的“三坑兩澗——慧苑坑、大坑口、牛欄坑、流香澗、悟源澗”爲代表,還有慧苑巖、天心岩、馬頭巖、竹窠、九龍窠、三仰峯、水簾洞等。

  土壤含砂礫量較多,達24.83~29.47%,土層較厚、土壤疏鬆、孔隙度50%左右,土壤通氣性好,有利於排水,且巖谷陡崖,夏季日照短,冬擋冷風,谷底滲水細流,周圍植被條件好,形成獨特的正巖茶的“茶土”,土層厚,富鉀、錳,土壤酸度適中,土壤多礫質土壤。


武夷巖茶是有“骨頭”的!



  二、半巖茶地(紅色硅鋁質土)

  分佈在青獅巖、碧石巖、燕子窠等,主要是厚層巖紅土,土層較薄,鋁含量較多,鉀含量特少,酸度高,質地較粘重。


武夷巖茶是有“骨頭”的!



  三、洲茶地(河流沖積黃土)

  主要是上述區域之外的黃壤土茶地及河洲、溪畔沖積土茶地等,範圍較廣泛。

  現代武夷山茶區的區分:2002年3月,武夷巖茶被列爲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地理區域界定爲武夷山市行政轄區全部範圍2798平方公里。全市分爲名巖區和丹巖區兩類。名巖區係指崇陽溪以西、黃柏溪以南,南星公路以北之風景名勝區內;其餘廣大地區爲丹巖區。

山場對巖茶品質的影響

  

武夷巖茶是有“骨頭”的!



  正巖、外山土壤中的氮、磷、錳和有機質含量差異不大,但pH值、鉀、鋅、鎂等微量元素及土壤的疏鬆度差異顯著,直接導致了茶葉的品質差異。

  從茶葉的生化角度來看,茶葉的品質不但與各生化成分總量有關,也與各成分之間的比例有關。


武夷巖茶是有“骨頭”的!



  滋味方面:

  正巖、外山水仙品質主要生化指標差異顯著,茶多酚、咖啡鹼、可溶性總搪、兒茶素總量差異不大,水浸出物差異顯著(茶湯厚度),氨基酸、酚氨比(茶湯濃度、茶味的輕重)差異極顯著。


武夷巖茶是有“骨頭”的!



  香氣方面:

  巖茶素有“醇不過水仙、香不過肉桂”之說,茶青中的香氣成分以醇類物質爲主,不同品種茶青主要香氣物質(品種香)不同,水仙以乙醇含量最高,肉桂以橙花叔醇含量最高。

  在香氣總量上,成正巖>半巖>外山趨勢,不同品種香氣總量相差較大,肉桂香氣總量是水仙的2倍左右,種類更多,因此做出的茶香氣(工藝香)更加馥郁清長。

  不同產地茶青中香氣成分中有相同的物質,也有獨有的香氣物質,且同一香氣成分含量及比例不同,從而表現出不同土壤香。



辯證看待武夷巖茶山場

  


武夷巖茶是有“骨頭”的!



  武夷山不同方向茶葉品質差異較大,基本上形成了以三坑兩澗爲中心,往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成不同的規律變化趨勢。茶樹的生長除受土壤限制以外,還受日光照射、溫度等影響,因此就算正巖的同一個山場產的茶,坑底的茶和山崗上的茶味道區別就有可能很大。

  最近幾年,很多山場也受到掠奪性開發,對武夷山的山場也有一些破壞作用,導致做出的茶山場特徵被改變,因此對於山場的問題,要辯證的看待。


武夷巖茶是有“骨頭”的!



  巖茶的品質除受山場影響外,還受品種和工藝的影響也比較大,不同的樹種在同一個山場會表現出不同的品質;不同的製茶師做出的茶品質差距也較大。總的說來,正巖茶只要做不壞,就有“巖骨”,外山茶做的再好,依然沒有“巖骨”,這就是爲什麼談及巖茶的時候必須談論山場的根本原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