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纖大亨被質疑:從小木匠到260億江蘇富豪,入圍中國企業500強

文/朱邦凌

5月14日開盤,亨通光電在昨日跌停後繼續大幅下跌。最近,昔日白馬藍籌股頻頻遭遇質疑,在康美藥業、康得新、歐菲光之後,亨通光電也“攤上事了”。被稱“財務打假鬥士”的夏草重出江湖,第一炮就轟向了大白馬亨通光電。夏草質疑亨通光電的資金迷局,稱亨通集團595.27億元的總資產僅有49.38億元的歸母“淨資產”,其對外的其他應收款卻高達69億元。而亨通光電一邊是“ 定增+可轉換債”募集資金超60億元,另一邊卻是2018年預付33億元給凱樂科技開展貿易業務。

5月13日晚間,亨通光電於當日晚間發佈了澄清公告,針對名爲《亨通光電33億預付款與集團69億其他應收款之謎》的文章,亨通光電錶示報道內容不實,目前亨通光電和凱樂科技的交易已下降很多,預計到三季度將下降到很低的程度。在澄清公告之外,投資者還關心,市值逾300億的亨通光電到底成色幾何?亨通光電實控人父子崔根良與崔巍到底是如何發家的?

1、從小木匠到鄉鎮企業廠長,再到身家260億蘇州富豪

亨通光電創始人崔根良爲人比較低調,關於他個人的介紹很少。崔根良1958年出生於江蘇吳江,作爲一名農民子弟,從小就培養了喫苦耐勞的寶貴品質。《脊樑——崔根良傳》一書介紹了他的少年經歷:一個少年,由於家境貧寒,剛讀完初中便輟學了。崔根良放棄繼續求學之路,並不意味着放棄對生活的追求,放棄對理想的追求。他選擇了出去闖蕩,木匠﹑軍人﹑賣絲綢,他做過許多工作,一路過關斬將,雖然經歷了重重困難,但他沒被困難壓倒;雖然他屢戰屢敗,但他的執着依然沒有使他放棄經商的夢想。就這樣,他敢拼敢衝,不畏困難,勇於向人生挑戰,終於成就亨通今日的偉大事業。

光纖大亨被質疑:從小木匠到260億江蘇富豪,入圍中國企業500強

2、從虧損的鄉鎮企業起步,成立江蘇亨通集團

上世紀八十年代,崔根良退伍復員,從原先的農村青年搖身一變成爲了鄉鎮企業上班的職員。5年多雷達通信兵的經歷,造就了崔根良敏銳的直覺,也培養了這個農家娃堅忍不拔的毅力,這些優秀品質都讓後來投身商海的崔根良獲益匪淺。80年代初,在部隊復員後的他臨危受命,任瀕臨倒閉的吳江七都絲織服裝廠廠長。任廠長時,他已經在廠裏待了5年,是廠裏的老員工,當時廠子效益不好,人手、設備不夠得24小時連軸轉,他就與員工們一起奮戰在生產一線;物積壓沒有銷路,他就親自外出找廠商、跑供銷,與員工們喫住在一起,幾天不回家是常事。幾個月後,絲織服裝廠扭虧爲盈,淨利潤60多萬元。

後來,作爲一名空軍地勤退伍的通信兵,1991年崔根良臨危受命,擔任負債120萬的通信線纜廠長。面對着眼前“無技術,無資金,無人才”的窘境,崔根良毫不氣餒。亨通集團的前身就是是崔根良於1991年創建的吳江七都通信電纜廠。那時候,電纜在全國剛剛起步,很多技術都被國外壟斷,“當時是個要倒閉的農機廠,幾百平方米破舊廠房、幾臺老掉牙的機器設備、1臺報廢鐵爐,還揹負着120萬元的債務,”崔根良說,這就是他的全部家當。但崔根良並沒有氣餒,沒有的就借,別人有的就合作,他在這上付出了極大的心血,一連攻克了建廠、批件、資金、技術、人才、品牌與市場等多重難關。

在崔根良的苦心經營之下,廠裏不僅通過合作解決了技術人才問題,還實現了光纜項目的空白。僅僅幾年的時間,崔根良就帶領着企業實現了質的飛躍。1994年,吳江市光電通信線纜總廠正式更名爲江蘇亨通集團公司。

光纖大亨被質疑:從小木匠到260億江蘇富豪,入圍中國企業500強

​3、打破國外技術壟斷,上光棒,自主研發綠色光纖材料

光棒是光纖通信的核心技術產品,中國90%以上光棒一度依賴進口。正是這根“卡脖子”的棒,使中國廣大光纖用戶不得不承受高額的消費負擔。2006年,崔根良力排衆議,決定實施6億元光棒研發項目。200多名研發人員,1500多個日日夜夜,屢試屢敗、屢敗屢試,反覆衝刺着世界通信技術的頂峯。

正是崔根良的果斷決策,使亨通成爲中國唯一掌握光棒尖端技術及自主知識產權的民族企業,打破了國外對中國的封鎖。目前,亨通光棒產能已佔國內市場的四分之一,成功實現了向高端產業的轉型,爲我國光通信發展贏得了主動權,使中國在全球光通信領域擁有了話語權。

崔根良沒有止步。2012年,爲實現綠色發展的民企擔當,崔根良終止四氯化硅光棒擴能計劃:“傳統光棒工藝有環境污染隱患,不能代表未來方向,亨通寧願犧牲兩年的光棒市場佔有率和經濟效益,也要嘗試新技術研發。”又是一番咬緊牙關披荊斬棘,經過3年煉獄般的“鏖戰”,亨通自主研發的綠色光纖材料終於試製成功,比肩美國康寧,成爲世界上擁有該技術的兩家企業之一。

光纖大亨被質疑:從小木匠到260億江蘇富豪,入圍中國企業500強

4、家族財富達到260億元

如今的亨通集團已經成爲了全球光纖通信前3強,連續9年入圍中國企業500強的民營巨頭,實現了從創業到創新、從製造到創造的華麗逆襲。亨通集團已發展成爲服務於光纖光網、電力電網、大數據互聯網、新能源新材料和金融投資等領域的國家創新型企業,擁有全資及控股公司70 家,上市公司3家,在全國13省市和海外9個國家地區設立研發產業基地,是中國光纖光網、電力電網領域的系統集成商與網絡服務商。

而崔根良也被外界譽爲“光纖大亨”,先後榮獲全國優秀企業家、改革開放40年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等崇高榮譽。在《2018胡潤百富榜》上,崔根良家族財富達到260億元。

光纖大亨被質疑:從小木匠到260億江蘇富豪,入圍中國企業500強

5、亨通光電33億預付款與集團69億其他應收款之謎

媒體質疑,在亨通集團595.27億元的總資產僅有49.38億元的歸母“淨資產”背景下,其對外的其他應收款卻高達69億元。而亨通光電一邊是“ 定增+可轉換債”募集資金超60億元,另一邊卻是2018年預付33億元給凱樂科技開展貿易業務。在資金需求均強烈的情況下,亨通集團及亨通光電爲何願意將鉅額資金通過其他應收款、預付款等方式給人“佔用”呢?

亨通光電的現金流量表異常的惹眼,數據顯示,一季度公司產生的經營活動現金流爲-5.29億元。在三大財務報表中利潤表是最容易藏污納垢的,最難改的是現金流量表,因爲它是以真實的現金流入和流出作爲唯一的依據。而亨通光電經營現金流大幅減少是由於其存在大額的應收賬款。根據亨通光電的解釋,其預付款尚未形成實際的現金流動。故預付款較大,仍不能解釋公司出現淨現金流流出的情況。相信不久之後,亨通光電33億預付款與集團69億其他應收款的謎底就會揭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