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塹變通途 八閩騰巨龍——寫在南龍鐵路開通運營之際

29日,“動姐”在動車上爲旅客們表演節目。

東南網12月30日訊 福建日報記者 吳宏雄 通訊員 吳朋珊 皮欣悅文/圖

12月29日7時37分,隨着首趟動車D6538次緩緩從龍巖站開出,南龍鐵路正式開通運營。

作爲國家鐵路網杭廣鐵路和福建省“三縱六橫九環”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南龍鐵路與合福高鐵及杭深、龍廈鐵路一起形成閉環交通網,連接福建各設區市的快速鐵路環線封“口”成形。

回眸鷹廈 時空對話

2013年,南龍鐵路拉開建設大幕。鐵龍穿羣山,越閩江,過合福,跨鷹廈,通隧九十座,架橋百餘座,全線爲十,橋隧佔九。

閩中大地的崇山峻嶺中,南龍鐵路五跨鷹廈線,兩條鐵路幾乎並行。一條是曾經的唯一出省通道,一條是如今環省動車線的最後一段,山水之間,相互呼應,時代的如椽巨筆好似在八閩大地上畫了一個圈,見證着閩道變遷。

1957年4月12日,鷹廈鐵路全線正式通車,這是福建省唯一一條出省鐵路通道,改善了閩道難行、交通閉塞的局面。具有代表性的戴雲山脈的嶺頭段工程,鐵路坡度突破設計極限達到22‰,必須削下近百米山頭,火車才能通過。如今,同線同方向的南龍鐵路,克服了鷹廈鐵路建設時期只能繞行的難題。全長12168.9米的全線最長隧道——南戴雲山隧道,利用現代機械,採用先進技術,直接穿過最高海拔1349.61米的山峯,最大埋深達962米,破了過去“堅不可摧”的頑石,天塹變通途。

橋隧工黃榮福一直在鷹廈鐵路工作,鷹廈鐵路多沿河修建,風景優美,但容易受水害影響。2017年,黃榮福的兒子黃胤大學畢業,也進入鐵路工作,負責維護南龍鐵路。“我父親養護的鷹廈鐵路就在旁邊,對比鷹廈線,南龍鐵路的安全管理和防護設施都更科學,我真切地感受到中國鐵路飛速的發展。”黃胤說。

從翻山越嶺到穿山越壑,從路網末梢到全國首個市市通動車的省份,福建省鐵路發展跑出了“動車時速”。

行走南龍 便捷出行

南龍鐵路開通後,福建省內主要城市形成一體化生活圈,南平至龍巖、龍巖至福州的最快旅行時間,分別由之前的3.5小時、3小時壓縮至2小時和2.5小時以內,永安、漳平兩地正式邁入“動車時代”。

龍巖的羅浩乘坐動車去永泰開會。“原來要提前坐車去福州轉車,現在動車可以直達,我今早喫了早飯上車,兩個半小時就直接到永泰。”羅浩收起筆記本電腦說,“原以爲車上信號會不好,沒想到網絡這麼通暢,開會要的材料剛剛在車上就搞定了,太方便了!”

“我漳平的朋友早就叫我去轉轉,但總覺得沒動車不方便,現在三明、漳平都通了動車,肯定要體驗一下。”三明的旅遊達人卓心妍說,一開始售票,她就在網上買了首日的動車票前往漳平。爲方便旅客出行,南龍鐵路沿線各站配備人臉自動識別閘機,旅客持二代身份證可刷臉進站,整個過程最快1~2秒就可完成。“便捷、順暢、高大上。”卓心妍讚不絕口。

“新建的南龍鐵路馬上要投入2019年春運,鐵路勢必成爲閩中地區旅客出行的首選。”永安南站的值班員張鑫說,“原來我在三明北站時,春運的客流是平日的2倍多,維護旅客的安全是我們最重要的工作。”南龍鐵路沿線各站的“黑科技”,讓他更放心。南龍鐵路沿線各站站臺兩端設置了行人防侵入裝置,一旦有人闖入,設備便會大聲報警。“車站綜控也可以及時觀看到監控錄像。有科技助力,能讓旅客出行更加安全、智能。”

更多機遇 助推發展

嗅覺敏感的企業早就瞄準南龍鐵路帶來的商機。“在南龍鐵路即將開通時,多家企業開始與我們洽談,例如瀋陽機牀三明5D智造谷項目與伯納激光鋼材深加工項目將落戶於此,正是衝着南龍鐵路來的。”三明梅列經濟開發區黨委書記楊勝說。

沙縣小喫業主吳木根在上海經營沙縣小喫20多年,開了7家分店。“以前到上海每天只有一趟火車16點30分出發,得在車上待17個小時。南龍鐵路開通後,從沙縣到上海大概就是四五個小時。”吳木根說。

龍巖市茶葉協會副會長鄧榮佳近幾年常往返於南平、漳平、龍巖推廣漳平水仙茶。“以前都是自己開車去,現在有了動車,行程不僅由4個小時縮短到1.5個小時,還能騰出雙手在列車上泡茶喝。”他說。

“動車來了,來鄉里的遊客自然會多起來。”永安青水畲族鄉黨委書記溫永有說。南龍鐵路爲畲鄉帶來人氣的同時,也將畲族特色民族文化傳播出去,青水畲族鄉鄉民們對美好的未來生活倍有信心。

南龍鐵路的開通,不僅改善了閩中以及閩西北地區鐵路交通條件,極大優化路網結構,還成爲長三角經海峽西岸至珠三角最便捷的快速通道,猶如一條銀色巨龍,從山間騰起,向未來急進,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增添新的強勁動力。

漳平,駛上發展快車道

福建日報記者 劉必然 張傑 通訊員 陳俊毅

12月29日上午10時,從福州站開來的D6552次動車順利抵達漳平西站。

漳平西站的站前廣場上,一百多名志願者用腰鼓、舞龍舞獅、廣場舞等表演,迎接動車來到漳平。現場人潮湧動,熱鬧非凡,許多市民自發來到漳平西站,見證這一歷史時刻。

漳平市委書記陳論生表示,南龍鐵路讓漳平的交通環境、交通條件得到質的改變。如今,漳平到南平、廈門,只需一個半小時。

“原來漳平不通動車,我們去漳平至少要1個小時。現在龍巖市區和漳平之間實現了動車城際交通,半小時直達,票價也不貴。”龍巖市民黃篤流深有感觸。

南龍鐵路在漳平境內共有50.926公里,並設有兩個新站點——漳平西站、雙洋站。“從前從我們鎮到南平,坐火車要到龍巖中轉,走高速也要花四五個小時。現在,出了村口就能坐上動車,轉眼間就能望見武夷山水。真是太方便了!”漳平市雙洋鎮城內村村支書陳理震介紹說,雙洋鎮是省級歷史文化名鎮,旅遊資源豐富,這次南龍鐵路的開通也會方便遊客前來遊玩。

“再過一個月,咱們臺創園的櫻花就會陸續開放,花期將會持續到3月。歡迎四面八方的朋友乘坐南龍鐵路來賞櫻觀光。”漳平臺創園管委會主任顏燕芬不忘打起“廣告”。

伴隨着動車的開通,漳平駛上了發展的快車道,本地企業走出去,外地客商引進來。“物流是否便利是意向投資企業重點考察的內容。以前漳平以公路物流爲主,對大型企業吸引力不足。現在情況大大改觀了。”漳平鐵辦辦公室主任盧岸洋說。

爲了擦亮城市的“門面”,漳平市還投資1.25億元建成兩個新動車站的配套項目,包括市政道路、雨污排水、站前廣場等公共設施。12月26日,隨着漳平西站的啓用,連接漳平西站與市區的公交線路開始運營。“全程約11公里,高峯期10分鐘左右一個班次,大概20分鐘即可從漳平西站抵達市區,實現從動車站到漳平市的無縫銜接,降低了旅客的交通成本。”盧岸洋說。

永安,動車時代再出發

福建日報記者 全幸雅 通訊員 魏興谷

12月29日8時39分,隨着洪亮的汽笛聲響,南龍鐵路的第一趟動車D6538次緩緩駛入永安南站。

南龍鐵路的建成,讓永安一舉成爲省內環線的重要節點、省內外便捷通道的必經之地,也使永安的經濟發展步入動車時代。

聯通省內外,也聯通市內外。南龍鐵路的影響不僅侷限於沿線,更將帶動完善閩西廣大山區的交通線路網。永安交通局運管所副所長羅德謨介紹,交通局已在永安南動車站附近設置永安汽車南站,規劃9條縣際、縣內鄉鎮班車線路,並開通旅遊景點班車、專線接駁車,實現與永安南動車站的無縫對接。

永安地處山區,曾因大山阻隔,造成交通不便。“以前想坐上一回動車,要在泉三高速公路行駛一個多小時,再到三明北站換乘動車。來回班車有限,常常要反覆比對銜接時間。”永安市民陳銳銘說,如今,在家門口就能坐上動車,2小時之內就能到福州、廈門。

南龍鐵路的開通,將優化永安企業營商條件。一次次招商引資,企業考慮最多的是永安的動車還沒開通;一回回與落地企業交流,業主最大的企盼是南龍鐵路早日開通。高速鐵路早已與引項目、留項目、引人才、留人才緊密結合。

動車開通也成了教育發展的加分項。福建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招生辦公室主任陳德鋒感嘆,學校的水利、電力專業都是全省一流的,但由於沒動車,沿海學生常因路途遙遠放棄報名,高學歷、高層次人才也不願到學校發展。“現在,省內沿海到永安僅需兩個小時,無疑能爲學校擴大招生、引進師資、校企合作等方面添籌加碼。”

此外,永安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桃源洞、鱗隱石林、青水畲寨、安貞堡……“動車通了,自然會引來更多的人流、客流、信息流。”永安市委副書記廖豔希信心滿滿地說,永安已推出6條精品動車遊線路,力爭通過3~5年努力,使永安的綠色景點、紅色文化、畲族特色成爲品牌,形成全域生態旅遊新模式。

懷揣夢想的永安人,將抓住契機,面向未來,打造動車時代的發展春天。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