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银行

银、保两大监管部门合一后,未来银、保的发展之路颇受市场关注。作为首批参股银行的保险公司之一,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人寿”,601628.SH,2628.HK)在3月23日召开的2017年报发布会上,首次披露了投资于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银行”)赚得的收益。

中国人寿副总裁赵立军表示,按权益法核算,截至目前,中国人寿对广发银行的投资收益为41.86亿元(然而似乎并不算多咯?),投资收益率为13.02%。这是中国人寿首次披露其在广发银行上的投资收益情况。

中国人寿2017年报显示,其投资广发银行的投资成本为321.62亿元。

八年前,原中国人寿副总裁刘家德曾在“2010年中国人寿全球开放日”上透露,中国人寿对广发银行的投资,2007年到2009年的年化收益率在9%以上。

2006年12月18日,中国人寿加盟花旗财团入股广发银行,获得20%股份。2016年2月29日,中国人寿以233.12亿元收购花旗和IBM Credit所持广发银行43.686%股份,持股比例升至43.686%,8月29日完成交割。历经十年之后,最终成为广发银行单一最大股东,实现了控股银行的多年夙愿。

入主广发银行之后,在原有保险代理等银保合作的基础上,中国人寿与广发银行的合作向纵深扩展,广发银行的国寿系色彩渐浓。

2016年,中国人寿与广发银行制定了《业务协同一致行动纲要》和《业务协同工作行事历》,广发银行是则成立“资源整合与业务协同领导小组”,以及团体客户综合金融服务、个体客户综合金融服务两个工作组,统领双方的业务协同工作。

随后,广发银行各分行和业务条线与中国人寿各成员单位进行对接。银保协同步入“高层推动、整体规划、全面合作、深度协同”的阶段。

2016年8月,双方续签了《代理保险产品专项合作协议》,随后又签订了《代理团体保险产品合作协议》,联手推出“中国人寿-广发银行联名借记卡”,同步上线“国寿一账通” 系统平台,打通了保险、银行的基础服务功能。据了解,中国人寿系统的薪资卡的发卡行亦转至广发银行,在中国人寿总部大楼一层甚至开设了广发银行网点。

广发银行2016年报披露,2016年广发银行代销中国人寿系统的各类保险业务和代理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皆逾三倍。此外,双方还在投融资项目上共进退,2016年的合计金额达56亿元。中国人寿系统在广发银行的托管产品的规模达287亿元,较上年大幅增长226%。

除了与广发银行进入深度的银保合作,中国人寿亦把广发银行融入其资本琏条之中。比如,促成广发银行与其任第一大股东的远洋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不良资产处置和管理、房地产金融、国际业务和社区服务业务等领域建立全面的战略业务合作关系。

一位广发银行人士曾表示,自从中国人寿入主之后,广发银行在广东省的地位和话语权都随之得到明显的提升。

去年3月,广发银行副行长尹矣在一次金融论坛上透露,未来五年广发银行将加大实施综合化经营力度,加强银保协同,加快金融创新步伐。

据了解,根据广发银行于2017年制定的“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其在“十三五”期间将超越股份制银行平均水平,至“十三五”期末,力争进入股份制银行第二梯队。公司金融、零售金融、金融市场三大业务板块成为其主要的发力点,确立多元化经营则成为其突破口。

进入2017年之后,中国人寿与广发银行的合作进一步扩大。根据双方续签的为期三年的日常关联交易框架协议,存款类关联交易最高额上限达2700亿元,代理类关联交易产生的代理费、服务费和手续费年度额度上限分别为4亿、6亿和8亿元。

中国人寿年报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人寿在广发银行的存款为333.85亿元,同比增加70.43亿元。向其支付的保单代理手续费为0.92亿元,同比增加0.50亿元。

赵立军透露, 2017年广发银行代理的中国人寿首年新单保费增长42%,首年期交保费增长则超过100%,联名信用卡和借记卡合计发卡量超过100万张。“中国人寿与广发行的银保协同进一步加强。”

截至2016年末,广发银行总资产首次突破两万亿元,达到2.05万亿元,增长11.6%。净利润95亿元,同比增长4.8%。中国人寿年报显示,广发银行2017年的净利润102.04亿元,总资产20729.15亿元。

广发银行提速发展的同时,其资本资本充足率亦在承压。2016年其资本充足率为10.54%,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一级资本充足率则为7.75%,同比均有下滑。

2017年4月,广发银行发布了股份增发方案公告,拟以6.88元/股为增发底价,预计增发不超过43.6亿股,增发规模为300亿元,约占增发后总股本的22.1%。随后,中国人寿发布公告称,为了保持现有持股比例,拟以不超过每股人民币7.01元认购约18.7亿股广发银行拟增发的股份,总对价约为132亿元。

不过,直至今年3月22日的增发方案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广发银行与中国人寿尚未签署增发协议。这意味着,中国人寿为广发银行“输血”至少在短期内还难以实现。

增资方案迟迟没有落地,广发银行企盼多年的IPO则于2017年4月变为“暂时中止”状态。彼时广发银行曾回应称,将在综合考虑内外部环境与需求的基础上,择机启动上市工作,重新提交辅导备案申请。

尽管增资和IPO皆未果,广发银行的股权结构亦发生了些许变化。2017年首季,云南合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取代新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广发银行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为0.605%,该公司同时还是中国太保集团的第八大流通股股东。

此外,2017年7月,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告称,江苏红豆国际发展有限公司挂牌转让所持的广发银行0.04%股份共计667万股。截至目前,广发银行未披露该笔股权由谁接盘。

对于广发银行来说,2017年是冰火两重天。一方面在中国人寿提携之下业务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则因侨兴债事件受到重罚。2017年12月,银监会对其下发四份行政处罚书,合计罚没7.22亿元,一举创下罚单历史新高。此外,相关责任人亦受到从上到下的追责。

中国人寿入主不久即曝光的侨兴债事件虽是旧案,亦对中国人寿如何跨界管理银行亦带来考验。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论及银保协同,人们通常只关注双方在客户、业务和渠道等方面的契合度,以及交叉销售和综合服务带来的发展空间,却忽视了银行与保险有不同的企业文化、风险偏好和风险管理模式,而如何有效进行综合风险管理,恰恰是银保并购的关键所在。无论是以银行思路管保险,还是以保险模式管银行,都会存在很多问题。

近年来,发生在金融领域的诸多风险,都体现出跨界的特点。在银、保监管部门合二为一之后,诸业界和学界人士认为,下一步的监管重点将是如何对拥有多张金融牌照、广为布局的金控集团(公司)进行有效监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