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病理科普系列2:揭開術中冰凍報告的神祕面紗

接上篇:

病理科普系列1:論一份病理報告的誕生 術中冰凍報告是什麼?

難道把報告冰凍起來、束之高閣?

NO,NO,NO。

我們不僅不能把術中冰凍報告冰封,反而需要讓臨牀醫生儘快的知曉病理結果。

下面就來聽聽術中冰凍報告的故事,這是一個又快又準的過程。

因爲涉及規範化取材、製片過程,常規的病理報告通常需要較長的報告週期。

但有時在某些特殊條件下,臨牀醫生期待能儘快知曉病竈可能的情況,往往會申請術中快速冰凍診斷。

冰凍報告的流程和常規報告有類似之處,最開始的環節依然是標本的核收和取材;區別在於進行冰凍切片的組織是不能浸入液體中的(有時可用鹽水紗布覆蓋),是直接從患者體內取出的新鮮組織。

從取材角度講,需要經驗更爲豐富的“老夥伴”來進行,因爲取材速度、“刀工”、對組織器官結構的全面掌握等需要“更上一層樓”。

PS:感謝“甲狀腺君”友情出演。 取材後,新鮮的組織標本被放置在"圓巴巴"載物頭上,塗上膠凍樣的包埋劑,就放入了這段故事第二個主角的"肚子"裏。

請仔細看,-22度,-26度,對,這就"冰凍"的來由。

說粗俗點,把"肉肉"凍起來(請原諒此處對人體組織的不敬,我們也是爲它好)。

待其冷凍變硬後,然後由經驗更豐富的老師同樣切出微米量級的組織片。

看見了那亮閃閃的刀片了吧,很鋒利滴,千萬要小心!!!

PS:我總認爲發明冰凍切片技術和冰凍切片機的人估計是喫火鍋的高手,原因大家都門兒清。戲說戲說,見諒! 要說前面的取材、製片、染色過程猶如"極速飛車",那麼觀察切片給出診斷就好似"臨門一腳"了。

冰凍切片要求的是速度,這時候沒有辦法藉助於其它病理診斷技術,生生地就看形態學的硬功夫,"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不僅需要熟練掌握正常組織結構的形態,更要對病變特點了如指掌。

這往往需要更長時間的專業訓練,因爲你即將說出的每一個字都會對等在手術檯上的醫生和患者帶來巨大的影響。

PS:這一步需要紮實的形態學經驗,就好比老道的刑警對於罪犯的高度敏感。 說來話長,其實路短!

20分鐘,這臺緊張的大戲落幕了。

我們科漂亮的大姐姐(實在不好用小姐姐,小姐姐們都暫時還沒這個經驗)拿起電話,和臨牀醫生進行着最後的溝通,告知我們的診斷意見,爲下一步的手術方案提供堅實的基礎。

這時候體現的是我們病理人的溝通能力,如何把我們真實的診斷意圖告知臨牀醫生,同樣是一門技巧。

PS:快速這麼快這麼好,那咋不大力推廣? Good question!快速作爲一種重要的病理診斷方法是不可或缺的,但是也不是萬能的,限於醫院等級、術中冰凍取材的侷限性、細胞內水分對形態的影響、以及一些特定組織(如骨、淋巴造血源性疾病)等。

我們仍然需要常規病理做最後的總結陳詞。

徐醫生薦讀: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