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北京作为我国历史上四大古都,在明清两朝都是当时统治者的都城。如今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全国最大的政治,文化中心。但是在明清之前,北京却只是一个偏僻之地,周围都是少数民族,真正决定北京地位的是由于永乐大帝朱棣的迁都,之后才奠定了北京的历史地位。值得一提的是,南京作为富庶的首都,为何之后会选定边疆之地的北京为都城呢?

朱棣一个决定让明朝延续276年,却坑苦崇祯,留下五字含恨上吊

北京在以前也被称为幽州。在古代的时候,北京是中原民族抵抗北方少数民族的重要防线。在元朝平定南方之后,这里也被作为当时的都城,名叫大都。由此可见,北京虽然偏僻,但是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北京的战略位置比南京更重要。南京虽然是朱元璋时期定下的都城,但是是当时立足未稳的无奈之举,如今天下一统,迁都也势在必行,并且迁都的想法也由来已久。

朱棣一个决定让明朝延续276年,却坑苦崇祯,留下五字含恨上吊

在1368年,朱元璋打败了最主要的对手陈友谅,同年便在南京建立明朝。此时元朝的残余势力,也在大将徐达的征讨下,基本被赶回了大漠和草原,元朝的都城大都也被改名为北平,象征着北方平定之意,北京也因为这些原因成为了军事重镇。在朱元璋建国之后,论功行赏,封官进爵,有勇有谋的朱棣就被分配到北京。南京虽然有几个朝代都将它作为都城,但是却不利于全国的统治,所以在朱元璋的时候就有想要迁都的打算。

朱棣一个决定让明朝延续276年,却坑苦崇祯,留下五字含恨上吊

据历史记载,当时的太子朱标曾前往北方寻找合适的都城地点,他认为古都西安是最合适的地方。但是他过一段时间之后就离世了,朱元璋当时过于悲伤,也就搁浅了原本的迁都计划。没过几年,朱元璋也驾崩了,迁都之事也就不了了之。建文帝朱允炆在位期间,他主要忙于削藩,所以迁都也就被放在一旁。但是削藩一事却让朱允炆和朱棣直接兵戎相见。最终朱允炆不知所踪,朱棣成为了明朝的第三位皇帝,迁都最终还是落到朱棣手里。

朱棣一个决定让明朝延续276年,却坑苦崇祯,留下五字含恨上吊

北平作为朱棣的封地,首都选在这里也是大势所趋。在汉唐时期之所以把都城选在西安,是因为当时经济以小农经济为主,并且威胁主要来自于北方。但是在明朝的时候,最大的威胁却是东北。一旦迁都北京,边疆守卫可以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之后,北方军队的战斗力已经大不如前,精兵强将基本都南下,因此在北方构建强有力的军队也是至关重要的。

朱棣一个决定让明朝延续276年,却坑苦崇祯,留下五字含恨上吊

朱棣选择迁都也是为了自身安全考虑。他虽然成功当上了皇帝,但是皇帝的位子得来却不是很光彩。南京毕竟是朱允炆的地盘,朱棣在位期间就多次遭到刺杀,这些刺客都是以前朱允炆以前的亲信,因此他也意识到自己的处境非常危险,只有回到以前的地盘才能长治久安。尽管不少大臣认为迁都劳民伤财,坚决反对,但是朱棣最终还是一锤定音决定迁都。

朱棣一个决定让明朝延续276年,却坑苦崇祯,留下五字含恨上吊

表面上看,他这个明智的决定让明朝统治延续了276年。但是在明朝末年,李自成的起义军围攻北京城,当时崇祯本想回到南京,然而文武百官意见不一,而他留下的天子守国门最终也坑苦了崇祯。崇祯最后留下“文臣皆可杀”五字遗言,含恨上吊,大明王朝也成为了中原民族统治的最后一个王朝。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