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石昆牧

石昆牧,祖籍甘肅武威,臺灣資深茶人,普洱茶專家,2005年春被評爲首屆“全球普洱茶十大傑出人物”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雲南省茶業協會、雲南思茅市茶葉協會等有關部門主辦的、臺灣普洱茶莊經典普洱創始人。

在“普洱壺芸”等雜誌、“茶顛話茶”、“三醉齋”等網站上發表多篇文章,對普洱茶文化的宣傳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著有《經典普洱》(同心出版社)、《經典普洱名詞釋義》(雲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勐海聚茗亭

勐海資深茶人、茶商,崇尚儒商精神,鍥而不捨,精益求精,追求純、真,古樹純料玩家。

【論題】: 普洱茶拼配和純料的爭論

石昆牧:

曾於2005年說過「普洱茶還未凸顯其文化」,這句話來源是因爲我提出質疑普洱茶沒有完整的自有體系,2005年以前普洱茶審評標準極其怪異,生茶是綠茶標準、熟茶類似紅茶評鑑,品鑑及沖泡器具使用綠茶與烏龍茶類的蓋碗、紫砂壺,甚至連何謂普洱茶都搞的沸沸揚揚,香港人說「雲南只是生產半成品」,雲南人說「普洱茶雲南人說了算」,都是名與利的糾葛。

絕多數人無法辨識雲南阿薩姆種與中國小葉種,在茶種都無法辨識的情形下,普洱茶誰說了算?至今如此。近年又爭議純料與拼配,我則不斷詢問「誰品鑑的出純料?」無人能答的情況下,拼配與純料有意義嗎?純料就代表普洱茶精髓與文化?以前的「布朗山茶區純料」涵蓋現在的布朗山、廣別、賀開、班盆、老曼娥、班章等現在「村寨純料」,真能分辨這些村寨?以前的「南糯山茶區純料」包括現在半坡新老寨、石頭新老寨、姑娘寨、ㄚ頭寨等「村寨純料」,誰能區分?以前「景邁茶區純料」包含現在的猛本、景邁(大坪掌)、翁基翁窪、芒景芒洪、幫坡幾個「村寨純料」,誰能區分?怎樣纔是拼配?如何的標準纔是純料?自己都沒有辦法區分,如何說純料好或是拼配優?

目前見到市場上許多茶商所標榜的推廣普洱茶文化,我則時常問「普洱茶文化是什麼?」無法辨識茶種(阿薩姆)、不瞭解製程、未經歷陳化與倉儲、更不懂審評,我真不知道他們追求的文化爲何?把毛茶收過來,請精緻廠代工緊壓後銷售,這就是普洱茶文化?

所謂「文化」就是文明的總和,在我理解「文化」說的直白些,就是在瞭解物質的本質之後,進行說明、包裝、推廣、廣告、營銷,也就是一連串的商業行爲所組成某總精神性「文化」;沒有文化的商業俗不可耐的市儈,沒有商業的文化則難以支持甚至無法存在。不需要太過於道貌岸然的鄙視商業,而商業也不能沒有專業、品味,過於近視短利。普洱茶,沒有專業則只是商品,沒有文化則只是農副產品,而普洱茶文化的體現不只是收購毛料、緊壓的茶販行爲,而應該徹底瞭解普洱茶本質之後所做的推廣營銷。試想一下「紅酒文化」可以借鏡,爲何市場追求年份(與長短無直接關係)、酒莊(製程倉儲)、品飲器皿、品飲環境、存放環境?這些要求事實上普洱茶也都如此,只是目前都未被凸顯。喝茶的人您瞭解多少?賣茶的人又能說明與推廣多少?還在爭議幹溼倉、純料拼配的,都還不知道自己瞭解什麼、不知道什麼,就好像是在超商、小販賣紅酒的酒販,難以找到普洱茶文化的真諦。透測瞭解普洱茶茶區、茶種、生長型態、製程、環境、倉儲、沖泡等等形而下,纔是進入普洱茶文化的開始。

勐海聚茗亭:

談“文化”二字,在我看來,並不是一個商人能夠談“文化”的,無論他有多高的學問(更何況學問並不是太高的人而自稱很深厚文化功底的人)。企業文化和商品文化兩者,都只是貫穿在整個商業過程之中的東西,能談得上是“文明的高層次的東西”?

究竟歷史如何演變,要由後人來評說的。如果沒有拼配的對比,又何能顯出純料的珍貴呢?人還是以純真爲本性,而人都在追求真的同時,那麼茶呢?不也是在追尋最真的東西嗎?難道老班章也是可以拼配出來的嗎?如果可以的話,博主早就可以大發了嘛。那又爲什麼那麼多的人親自駕車不遠千里的上到老班章去買茶呢?顯而易見,老班章的知名度和認知度之高可想而知,敢問博主:您的老班章是經過您的妙手拼配吧?

本人是一個地道的雲南人,看到博主這篇博文,心裏很不是滋味。我到現在都不明白:普洱茶是雲南的茶,什麼時候搬到您臺灣去了?如果同樣也拿您臺灣的眼光去審視雲南的普洱茶又有什麼依據可言呢??

普洱茶不是一個正在成長的產物,只是它之前不太被廣大的人所注意,忽視了它存在的歷史和文化。從04年的普洱茶熱到現在。足以證明普洱茶本身不是什麼炒作的產物,它是自始至終存在的。而且還將繼續的延續下去。會一步一步的走到百姓的家裏、茶桌上、言談話語中!

石昆牧:

雲南人何時開始注意、開始喝普洱茶?

只問您

喝得出純料嗎?

如果喝不出,強調純料好,不是在自欺欺人嗎?

請回答!

慧琪:

普洱茶在臺灣,香港,馬來西亞被這些華人甚至於法國,日本人視爲優秀飲品時,那時的雲南人是如何看待普洱茶的?普洱茶什麼時候開始被雲南人重視?普洱茶什麼時候開始被雲南人認同?

就我所知,雲南人在普洱茶從海外紅回雲南以前是不喝普洱茶的,國營廠的人也曾跟石老師說過,他們製作普洱外銷,但是自己是不喝的,他們喝的是綠茶.

在我被普洱吸引時,所有的資料與訊息都是法國,日本,臺灣喝茶的人手中整理出來的,它不是一個不太備受重視的產物,而是一個不被生產地方重視的產品,曾幾何時,這樣的推廣及研究都落到了雲南的身上?

如果你夠了解普洱茶,就能明白"普洱茶產於雲南,存於香港,發揚於臺灣"這句話了,這是歷史的痕跡與趨勢,不可能被掩飾.

如何走出雲南人的普洱茶?不在於爭論純料或拼配,而是認真做出優質普洱.

只要你是真的喜愛它,不論是誰,都能爲普洱茶盡一份心力.

真的不要再強調純料了.

什麼叫純料?一個地區?一個山頭?一個茶區?一個山寨?一個茶樹林?還是單一的一顆茶樹?

請問誰能給我答案?

勐海聚茗亭:

我早就說過:沒有絕對的純料,純料是相對的。在我看來:純料是指某一區域內的茶,如:麻黑,是指麻黑那個寨子區域內的茶。我要對博主說:我當然能喝出來!您不能?

我現在就在一個小寨子找到一款柔和、回甘強烈、悠長的茶,如果有機會,我想請博主拼配出這款!我可不象有的人,搞一個苦茶,再進行一下拼配,名曰:“求敗”!是不是再找一個甜一些的茶,再胡亂拼一下,再起名叫:“孤獨”?簡直是小兒科之極。呵呵!如果拼配真能高過純料,那麼還在北京開什麼茶行?乾脆,在老班章寨子前,開一個茶行得啦,專業經營您的拼配老班章,我相信:只要您的拼配茶能夠比老班章的茶更好,我敢保證:您的效益絕對比您在北方更好!您能不用老班章茶爲基料,您能拼配出老班章嗎?只要能,我就叫您爲老師!

我們雲南人早在千年前就認識了茶,在清代,普洱茶最鼎盛的近二百年時間裏,有名的茶莊(行),均是我們雲南人的,難道他們是你們臺灣人的弟子?笑話!

再:請石夫人再對普洱茶的歷史進行查閱,雖然您的文字功底不錯,但您對普洱茶的歷史好象瞭解得並不全面,普洱茶可不是近代只由你們臺灣人弄出來的新東西,而已經有上千年的傳承歷史。您說呢?

本人從此不在純料和拼配的問題上進行爭論,這並沒有太大的意義。看到以上語言,請兩位不要生氣哦。我是看到您的博文,真的生氣了,您們可不能哦,呵呵!

其實,無論如何爭論這沒有太大實際意義的話題,本人還是堅持本人的觀點:茶的最高境界在於純、在於真。無論是龍井、武夷巖茶還是普洱茶,均是如此。本人在勐海,最熟悉的當數老班章,近年來,多少人進行拼配,夢寐以求能拼出老班章來,但卻往往都是以失敗告終。在石總和一篇博文的評論中,我曾提到過大益的“經典66”,並提到了勐海茶廠在布朗山的基地,其實,那款茶是按勐海茶廠布朗山基地茶的口感爲基準進行的拼配!

普洱茶發展到今天,有臺灣人、香港人的貢獻,這一點,我們是不能否認的。而普洱茶文化,是與雲南各茶區當地茶農的飲茶習慣、方式和各茶區的發展歷史相關聯的,我們只能去發掘、研究、發展,而不能斷章取義地去談文化!

作爲茶人:我追求純、真!作爲茶商:我以純、真爲準則!

來源:普洱茶吧論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