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兒子,暑假過後,要上三年級了,三級年要學英語,爲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朋友讓兒子上了個英語培訓班。

這天到朋友家玩,朋友炫耀般地讓孩子讀幾段英語給我們聽。

我家dad,脾氣bad,讓我sad,

有隻cat,非常fat,專喫rat。

有隻Pig,非常big,把洞dig,

有隻Kite,顏色 white被狗bite……

孩子說得很快,很流利,害得我們聽了半天也沒聽出個所以然,後來孩子一解釋,才恍然大悟,原來如此。

孩子還拿出了一本培訓班專用英語教材,翻開一看,什麼“清晨jog,帶上dog,踩到frog”,

什麼“天在snow,風在blow,樹在grow……”呵,全是這種英漢混雜的順口溜。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趙麗蓉的小品《老將出馬》中,趙老師的出場白:“點頭yes搖頭no,來是come 去是go ,我是I你是you,見面問好說Hello! Hello! Hello! 真Hello!當時趙麗蓉老師的這幾句英語順口溜笑倒了全國人民。

沒想到,趙老師小品逗笑的“英漢混溜”貫口,成爲了小學培訓班的教材,並美其名曰輕鬆英語,快樂英語,寓教於樂。孩子們在裏面學得也是不亦樂乎。但是,其不知,這種英“漢混溜”,有趣倒是有趣,娛樂尚可,但若當做孩子學習英語的一種方法,卻並不妥當,更不科學。

英語和漢語發音有着迥然不同的要領,從口形到脣齒咽喉的配合有着重大的差異,特別有英語中有許多發音是輔音,也就是不出聲的,還有一些像/f/ 、/θ/、/ð/、/ŋ/等之類的發音,需要進行專門的訓練纔行,如果將英漢兩種語音不停地交換,對於初學英語的孩子來說,漢語發音對英語發音有着極大的衝擊和抑制作用,使孩子很難掌握英語語音的發音要領。在初學的時候如果學偏了,就等於小樹小時候長彎了,大了難再扶直一樣,成舟之木,在後續的學習中很難再矯正過來。

漢字是象形字,發音和書寫沒有關聯。但英語卻是一種拼音文字,掌握了發音,會讀就差不多等於會寫了,像前面說的cat、bag、kite等,只要讀出來,就能寫出來,因此,如果孩子發音不得要領,在後續的學習中,隨着詞彙量的增加,書寫就會成爲負擔,大大增加了後續學習的難度。同時,作爲一種語言,讀不準音,便無法同他人交流,那這個英語學習的效用就大大折扣了。

再有,這種“英漢混溜”,將英語學習定位在了翻譯之上,讓學生形成了“凡詞必翻”和“翻譯式”學習思維,一見到英語單詞就想着與哪個漢語詞語相對應,反之亦然。

而實際上,英語和漢語是兩種不同的語系,它們之間的表達方式不盡相同,其英文單詞和漢語詞語並不一一對應,英語句子表達的意思,用漢語不一定都能直譯過來。如大家熟悉的一句英語小詩“Good,better,best”一句,直譯是“好、更好的、最好的”而實際表達的意義是:“好了還要更好,直到最好!”亦或翻譯成“永無止境”,你上哪裏找“了”“還要”“直到”去呢?更不要說去找“永無止境”了。

所以,每位家長,若想讓孩子學英語,學好英語,一定要找一個明明白白的正規的英語老師,千萬不要看到門口掛着“英語培訓(補習)”牌子,就把孩子隨隨便便送進去。那樣,不僅不會提升孩子的英語水平,只會讓孩子的英語學習走上歧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