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在8月22日結束的未來之星馬術大賽全球總決賽中,我們不只看到了來自北京當地的多家已具備很好條件的俱樂部,還看到了很多來自湖南長沙、寧夏銀川、山東濟南、江蘇無錫等地的馬術俱樂部,甚至還有來自寶島臺灣的馬術代表,他們在推動中國青少年馬術發展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但他們的“聲量”一直沒有更多的渠道發出。今天,大陸馬帶大家聽聽來自二三線城市馬術俱樂部代表的聲音——

播放/span>

湖南拾上國際馬術學院的院長曾丹女士在談到湖南當地的馬術市場環境時,感慨道:我算是一個在不穿鞋的小島上賣鞋的人。

在湖南,人們對馬的概念比較極端,有些人是覺得馬只是一種用來飼養和旅遊用的家禽;另外一部分人覺得馬術這個項目太高貴了,不是他們能夠接觸得到的,所以在一開始推進青少年馬術發展的時候就顯得十分困難。而且湖南的氣候也不適合養馬,所以建造馬房就會遇到很多困難,而且飼料和獸醫資源也比較匱乏。

我希望未來青少年馬術能夠像擊劍、棒球一樣能在學校中開展,作爲學生素質教育的輔助課程之一,幫助青少年的成長。

/p>

中華臺北馬術協會的理事長許志安先生說道:在臺灣,馬術的發展其實是一個穩步上升的過程,而且越來越多的青少年能夠接受馬術這個項目並且參與其中。但是因爲臺灣可用的馬場太少,所以很多的騎手都得到歐洲去訓練,而這對他們的家庭來說又是一筆非常大的支出,但我們也會給予他們一定的補助,讓他們能夠安心的實現自己的馬術夢想。

山東天天向上騎士會的趙垚教練說:在山東,青少年對於馬術的熱情還是很高的,但是由於山東是一個高考大省,所以青少年的學業壓力也很大,很多在小學初中有着良好表現甚至可以衝擊更高級別的騎手在到高中之後就停止了馬術訓練,這對我們來說是很大的損失,看着一個個有潛力的騎手就這樣離開俱樂部,還是有些不甘心。希望未來隨着國家的進步,教育體制的變化,我們能夠留下這些優秀的騎手,說不定未來他們也能成爲中國馬術的中堅力量。

/p>江蘇無錫陽山馬術學府的張建教練說道:家長的認同和投入也是很大的問題,有些青少年騎手在拿到一定的成績之後,家長就會讓他們去嘗試更高的級別,但不會去考慮馬匹和配套設備的問題,騎手和馬結合的好,或許會幫助騎手有更好的發揮,但馬匹的潛力是有限度的,但有些家長就覺得一匹馬能夠把所有級別都跳完,這是一個影響我們發展很大的因素。

中國馬術市場的發展離不開每一個堅守在這個崗位上的馬術人,國內還有爲數衆多的俱樂部有類似的發展困惑和機遇,他們猶如在荒漠中開墾綠洲,他們在擴大馬術人口、普及馬術開展上作用突出。

正如湖南拾上國際馬術學院的曾丹院長所說:“我算是一個在不穿鞋的小島上賣鞋的人。”正是他們這些“賣鞋人”,讓很多“不穿鞋”的地方馬術發展的步子邁了起來。其實包括北京在內,馬術俱樂部的發展還面臨着土地、氣候、人們對馬術的認知……等方方面面的“障礙”,但他們一直在積極的尋找最好的線路,只爲跳出最精彩的比賽。

(大陸馬旗下青少年馬術平臺 青馬採編)

img _width="677px" class=" img_loading" data-ratio="0.26666666666666666" data-s="300,640" data-src="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k1UsT4dd3ZW2ltFTjq4LV0X0uopianVudMYcMB4e5zT9qiaX0o6dCoVK1pGsljyRNMFKXs6bv7sk7mLQXB0nzR4w/640?wx_fmt=jpeg" data-type="jpeg" data-w="750" src="data:image/gif;base64,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CAYAAAAfFcSJAAAADUlEQVQImWNgYGBgAAAABQABh6FO1AAAAABJRU5ErkJggg==" style="width: 677px !important; height: 180.533px !important;"/>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