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上香,有一套嚴格的規範和禮儀,諸善信切莫忽略或輕視。

進入宮觀上香,本來是希望祈福壽求平安,倘若不明規範,不知禮儀,犯了禁忌,非但不能達到上香的祈福之效,反而會觸犯神明,冒犯道門,好心辦了壞事,爲自己召來災禍。

道教上香的正確流程與主要禁忌


一、道教上香的意義

道教上香的意義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供養諸神。香雲繚繞,騰空供養,供養上界雲府高真,中界嶽瀆威靈,下界水府仙官,三界諸神。《三寶香》中說:“願燒道(經、師)寶香,生生常供養。

二是傳誠達信。“香自誠心起,煙從信裏來。一誠通天界,諸真下瑤階“,《祝香咒》充分說明了這點,道是由心去學的,而心意要借香菸來表達,當香在玉爐內焚燒時,我們的心也隨着香菸漂入黃金殿內,公衆號嗣漢天師府,飄至白玉階前。羣仙真聖紛紛駕起仙車,旌旅簇擁着下降道場,我們心中的願望也就可以奏達九天之上了。

三是召亡返魂。在祭祀亡靈,亡齋類道場時,可以通過焚香攝召亡魂,“以此真香攝召請,當願亡者悉遙聞”“一炷明香通信去,五方童子引魂歸”。道教儀範中專門有“一炷返魂香”。

四是清靜身心。《受持諸品咒》中有“上香時咒:常焚心香得大清靜”的說法。重陽祖師詞《踏莎行·詠燒香》中寫到:“身是香爐,心同香子,香菸一炷分明是,依時焚透崑崙,緣空香泉嫋祥瑞。”

五是與人祈福。《玄門朝科》中的許多說文,都有“願以此燒香功德,歸流醮信人家,家門迪吉,眷屬平安……”;“願以此焚香功德,歸流醮信人家,觀頤自樂,御履相歡……”的說法,可見上香功德,於己於人,都是十分廣大。

總之,道教上香是廣結善緣、積德行善、修道成真的重要途徑,故:“九天之上,唯道獨尊,萬法之中,焚香爲先”。

道教上香的正確流程與主要禁忌


二、上香須明理

宋代著名易學家邵康節在《安樂窩中一炷香》中寫道:“安樂窩中一炷香,凌晨焚意豈尋常。禍如許免人須謅,福若待求天可量。”他在此以上香指出了修道求福之道理。

其實在邵康節之前,道教大德葛洪就曾提出類似的批評,他認爲燒香不明理,“則何異詣老空耕石田,公衆號嗣漢天師府,而望千倉之收,用力雖盡,不得其所也”。也就是說,如果在上香的同時不具備德行,不修養身心,不明修道之理,則不能達到消災避難,禮敬神明之效。

近年來更有迷信上頭香之信衆,爲搶插頭香而把整個香爐弄得東倒西歪,更是不智與不敬之舉。

所謂“上頭香”,是每人在每年的年初一的第一柱香,還有每日凌晨卯時(早上五點),開廟門時,自己所插的第一柱香也算是上頭香,而非各廟宇的第一柱香。

由於插頭香、搶頭香以致衆人搶擠一個香爐,把香爐弄得東倒西歪,或是用投擲的方式,將香拋於香爐中,實爲不敬之舉,最後造成強者得標,弱者受傷,這並非我們敬拜的神明所願意見到的,願虔誠的信衆們能夠糾正自己的不敬之舉。

道教上香的正確流程與主要禁忌


三、道教上香禮儀規範與禁忌

道教上香,不可隨隨便便,應按照禮儀規範行事。

道教上三炷香,代表供奉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境以及居住於此的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位尊神

正確的上香方式爲:左手持香腳將香頭朝下點燃。可以默唸上香咒:“常焚心香、得大清靜”,倘若不小心香燃了明火,切忌用嘴吹滅,只用右手稍微扇一下、或者晃一下熄滅明火就可以了

而後以左手拇指配合食指捏住香腳上端,右手拇指同食指捏住香腳下端,兩手如此舉香,置於胸前,彎腰三拜即可。

三拜過後從左手繞到香爐前,準備上香。

上香的時候須以右手持香,用左手把香插入香爐。真是因爲,中國自古以右爲尊,用左手代表自己身份較低,如同古人去對方家裏拜訪,跨入對方家裏門檻時,公衆號嗣漢天師府,必需考慮對方的官職比自己是高是低, 比自己高階的只能先跨左腳——道教作爲本土宗教,沿襲了老祖宗的這個傳統,所以我們以後再進宮觀,就再不能馬虎了,插香用左手,進門跨左腳。

先用左手拇指配合中指捏住第一支香插在香爐正中間可默唸:至心供養道、當願衆生、常伺天尊、永脫輪迴。

再用左手拇指配合左手無名指取第二支香插在右邊可默唸:至心供養經、當願衆生、生生世世、得聞正法。

最後以左手拇指配合食指取最後一支插在左邊可默唸:至心供養師、當願衆生、學最上乘、不落邪見。

誥文背不下了的不念亦可,心誠即靈。


道教上香的正確流程與主要禁忌



道教上香的正確流程與主要禁忌


三支香需要插得一樣高一樣直。取平安正直每支香之間的間隔不可超過一公分。三支香插完從右側繞回剛纔拜拜的地方行抱拳禮。如果旁邊有師兄敲鉢盂在對神像行完抱拳禮後也要對師兄行抱拳禮、師兄看到也會對你回禮。這就是道教上香的一般流程,到此完畢之後,從右側大門出大殿就可以了。

最後切記:不要在道觀內行合十禮。


道教上香的正確流程與主要禁忌


轉發分享 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