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说,是乾隆皇帝的生母崇庆皇太后的头发。故宫不仅一直妥善保存着,而且一直对外展出,可惜许多游客根本不知道!

太后的头发究竟放哪儿了?就在这里面:

金发塔,清代,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陈列于寿康宫西厢房

这是乾隆专为母亲制作的金发塔,是清宫现存最大的金塔,高1.5米,重108公斤,遍身装饰无数宝石,精美程度已非言语可以形容!

塔肚内供奉一尊铜镀金佛像,头发就放在佛像背后的金匣里。由于金发塔从未打开,所以就连故宫专家也没有亲眼见过太后的头发。

古人重视头发,皇太后贵为万民之母,每天梳头时的落发更是要妥善保存。但一般来说,存放在金匣里就可以了,乾隆皇帝为什么要供奉在这么漂亮的大金塔里呢?

这是因为太后去世了。

《崇庆皇太后半身像》,北京故宫藏

虽然太后贵为天下之母,可宫里按规定不能悬挂遗像。所以母亲去世不到一个月,乾隆就下旨制作金发塔,用来寄托哀思。

塔内的佛像是皇上亲手挑选的。那是一尊无量寿佛,又名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乾隆定是希望母亲顺利到达彼岸,获得永恒的幸福!

但问题来了。也许是为母祈福心切,乾隆选中的无量寿佛比较大,导致金发塔的尺寸也大得惊人!

可是宫里存金不多,大臣们收集了寿康宫(太后寝宫)茶膳房内的所有金餐具,竟然只够做半个金塔。他们又熔掉寿康宫里所有与黄金沾边的东西,不要说小小的金钱、金首饰、金勺子,就连镶了金的象牙筷子也没有放过!可还是不够!

即便如此,乾隆就是不愿缩小金塔的尺寸!大臣们磨破了嘴皮子,皇上终于同意掺入700两(清制单位)白银,完成了这座重达3009两的六成金大金塔,安放在寿康宫前殿的东暖阁内。

死后享用如此奢华的金塔,足见太后生前的风光。可事实上,她刚嫁人的时候一点也不出众。

崇庆皇太后是满洲镶黄旗人,钮祜禄氏,父亲官居“四品典仪”,也就是皇上的侍卫官,享受从四品待遇。这样的家境搁后宫里实在太普通太普通了!

在电视剧里,甄嬛嫁人时老公已然当了皇帝,后妃们直接在紫禁城里开撕,可真实情况根本不是这样。

钮钴禄氏13岁(虚岁)时嫁给27岁的爱新觉罗·胤禛(音印真)。当时的胤禛只是个普通的皇子,还得熬18年才能成为雍正皇帝。钮祜禄氏也是皇子府里一个“普通的老婆”,跟胤禛过了七年才生下小乾隆——七年!你懂的!

府里真正的红人是嫡福晋乌喇那拉氏和侧福晋年氏。乌喇那拉氏与胤禛感情好是出了名的,后来顺理成章当了皇后。她去世时,大病初愈的雍正皇帝哭着喊着要亲自为她入殓,被大臣拦住了。

至于年氏就更有名了,她就是年羹尧的妹妹,约等于《甄嬛传》里的华妃——为什么说“约等于”?因为真人的待遇比华妃还要好!年氏不仅受尽恩宠(她生过四个孩子,你懂的),而且病重期间晋升皇贵妃。雍正在她去世一个月后才赐死年羹尧,绝对给足了面子!

乌喇那拉氏和年氏一共生过五个子女,全部夭折。钮祜禄氏生了个健康的儿子,可待遇实在一般。在皇子府的时候,她的头衔一直是“格格”——这里的格格不是什么公主,而是皇子府里的低等妾室,用《甄嬛传》里的话讲就是“侍妾”!

雍正登基后,钮祜禄氏被封为熹妃,直到老公去世才混到熹贵妃。要知道皇后与皇贵妃的位子早就空出来了,没人坐居然也轮不到她坐!

但是对小乾隆来说,这样的母亲却是极好的。由于地位不高,钮祜禄氏得以把此生唯一的孩子留在身边,亲手抚养到十多岁,给了小乾隆一个完整的童年和一个完整的妈妈。

乾隆一即位就尊母亲为皇太后,盛赞其为“女中之尧舜”

所以,乾隆对母亲感情很深,也非常孝顺。他专门修建寿康宫,作为母亲的养老之所;每逢出巡游玩,必带母亲同行;他很重视母亲的生日,亲手做礼物以示孝心;至于隔三差五的请安问好更是不在话下,真正做到了“常回家看看”!

所以,太后的离去对乾隆打击很大,更何况母亲走得实在太突然了。

乾隆在母亲八十寿典上骄傲地说:皇帝六旬太后八旬,史上仅此一对吧!

崇庆皇太后的身体一直非常好。去世前一年,老太太85岁,乾隆还陪着去了趟山东,又到承德住了四个月,期间爬个山登个塔完全没有问题。

转过年来,又是正月初二,母子俩照例在紫禁城重华宫吃团圆饭,乾隆夸赞母亲堪比住在瑶池的西王母:

正月初九,两人又在圆明园吃了顿饭,现场五世同堂,已极天伦之乐。乾隆看母亲气色甚佳,心里盘算该如何安排九十寿诞典礼。

谁知几天后,太后突感不适,病情急转直下,到正月二十三竟然就去世了!

《崇庆皇太后八旬像》局部,北京故宫藏

母亲去世后,67岁的乾隆皇帝在慈宁宫花园内的含清斋守丧,穿素衣,睡草席,水米不进,痛哭不止。

崇庆皇太后的谥号被定为“孝圣慈宣康惠敦和敬天光圣宪皇后”,简称“孝圣宪皇后”。

“孝”字是惯例,皇后的谥号里都有,“宪”字取自雍正的谥号,而“圣”字是乾隆皇帝钦定的,代表了儿子对母亲一生的最高评价。

当年除夕夜,乾隆皇帝听着连绵不断的爆竹声,想起空无一人的寿康宫,备感寂寥

母亲对儿子又是怎么评价的呢?

太后的遗言是这样说的:皇帝秉性仁孝,举天下之力养我一人(以天下养),已然做到极致。我今年86岁,被赡养42年,屡受徽号,三举寿典,五世同堂,史上罕见!纵然人寿将到尽头(今予福寿考终),我又有什么遗憾呢(夫复何憾)!

皇太后八十寿典上的母子俩

太后走了,这对天家母子的故事也就结束了——但母亲与孩子的故事永远不会结束。

今天的寿康宫再次打开了宫门,但迎来的不再是一位母亲,而是许许多多追逐着儿女的年轻母亲,和被儿女搀扶着的年迈的母亲。她们走进了这里的故事,她们延续了这里的故事。

愿天下母亲永享福寿康宁,永远健康快乐。

【小链接】五篇文章过后,寿康宫的故事也讲完了。喜欢吗?

寿康宫只是故宫太后区的一小部分。在寿康宫东边和南边还有大片宫殿群,还藏着更多关于母亲的故事。咱们有机会再慢慢聊吧。【故宫太后区之寿康宫篇完】

文/博小拙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王牌讲解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