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那場紛紛的雨

清明終於來了,不管內心如何抗拒,它終究還是來了。

今年,是母親去世後的第六個清明。從六年前開始,從此每一個清明都變得無助與彷徨。以前每當清明來臨,只是例行公事地陪父母親去上墳,爺爺奶奶的、外公外婆的。爺爺奶奶和外公去世多年,因爲當時年紀小,已經模糊了印象;而離開我們只有幾年的外婆活到了九十三歲高齡,她在人們心中算是個有福、高壽之人,並且按傳統說法,能稱之爲“喜喪”;所以對於我們來說,清明節的掃墓,一直以來只是一種形式上的祭奠,很少觸及內心的情感。

而自從母親離去後,卻體味到了一種完全不同的感受。木然、心痛、無奈……混合着許多的複雜情感,將我們的心煎熬。失去母親的平常日子已是不同,而在這特殊的“節日”裏,還能有什麼來安撫失去最親的人的心中傷痛呢?

清明,那場紛紛的雨

日子過得真快,一眨眼已經過了六年時間了。這六年沒有母親的日子是如何度過的?以前曾以爲,她是不可或缺、無人替代的,沒有她的世界我們將寸步難行。她健康時,是家中的頂樑柱,她病時,依然是我們精神的支撐。可現在,在經歷了大悲大痛之後,似乎大家也能運轉起正常生活,好象也沒有什麼事是不能解決的。或許,這是母親真正的心願,也只有如此,才能讓她安心地長眠罷。

冥冥之中,彷彿看見她那熟悉的微笑,看見她那顆溫暖的心,她正用這些告訴我們:“只要有愛就會有痛,有一天你會知道,人生沒有我並不會不同。”其實,她錯了,沒有她我們的人生真的會有許多不同:空蕩蕩的房間、無人接聽的電話、心裏話找不到傾訴的對象、小孫兒不能被奶奶抱在懷中……但是,她也是對的,她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成爲我們家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們的人生又怎麼會有不同呢?

清明,那場紛紛的雨

每一年除了清明,平時並沒有多去哪怕一次母親的墳前。我知道這是沒有面對的勇氣,更是逃避內心傷痛的藉口。雖然從自家的窗口便可遙望她的長眠之地,也常常凝望那裏對她竊竊私語,但再次來到她的身邊,依然感到了無比的傷心。不知這麼久的日子她在裏面會是怎樣?她孤零零的一個人,沒有人陪,一定太寂寞吧!

站在墓前,面對着墓碑上那個親切的名字,在點燃冥幣後的繚繚清煙裏,嘴裏唸叨着讓逝去親人安心的話,一切都那麼自然而然,但那種天人永隔的無奈與傷痛卻是沒有任何藥可治癒的。都說時間是醫治內心傷痛的良藥,但是這一劑藥方在此時此刻卻失去了效用。初春的天氣仍是陰冷的,早晨還下起了毛毛細雨,但當我們來到母親的墳前時,一抹陽光從厚厚的雲層中透出。記得每次來此,都有陽光顯現。母親就是我們心底那永恆的太陽!她要用這片陽光抹去我們心中的淚痕。

清明,那場紛紛的雨

很多時候,心靈的慰藉是不能少的,無論是真是假,精神的力量總是會勝過任何物質力量。除此之外,生死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生命的意義。母親用她的生與死,教會了我們勤勞、善良,還有,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微笑着頑強地活下去,直到生命最後一刻。

六年過去了,又添了許多新墳。放眼望去,一排排,一列列,每一座墓碑下都埋葬着一個曾經鮮活的生命,而在它的背後,則更多的是寫滿看不見的親人們的悲傷。長眠於此的那些人們,會有靈魂存在嗎?就如同此時此刻,他們能感受到、聽到我們的祈禱與呼喚嗎?我真希望他們在另一個世界擁有另外一種更精彩的生命,這樣才能讓活着的親人們心存感激,心存希望。

清明,那場紛紛的雨

緩緩走下公墓的臺階時,那抹陽光消失了,小雨又開始滑落在每個人的臉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即使沒有雨的清明,每個人的心頭都會下一場淒涼的雨吧!

就讓雨紛紛的下,洗刷着人間大地,讓所有高處飛之靈魂,一如天空般純潔明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