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步驟而言,從前人經驗論述看,意見則是相對比較一致的,應該基本不存異議:即連小楷,不宜初學書法就入手,理當先學穩中楷,待學有深入後,再料理此“方寸”之功不遲。近人翁同龢小楷。

《論語》開章第一篇,孔老師就講,“斯爲美,小大由之”。說到書法裏的“小”楷,委實也不“小”,方寸之間,筆墨蓄諸,自有天地。

小楷不小,對於書法愛好者來說,練好小楷的門徑,到底在哪裏?

那些學書多年,有經驗的朋友當有體會,人年輕時,血氣方剛,寫字往往一味求其大,就喜歡寫大字。待上了點年紀,世間滄桑風雨淋遍,一切心氣漸和之際,可能不自覺提筆就是小楷。這在過去,說的風雅,是大字直抒胸臆,小字明月清風。

我們的書聖王羲之大佬,名門公子哥,曾也是盛氣之人,動不動就是“仰觀宇宙之大”,雖無書展可顯擺,那也是愛搞大字的。《聖教序》開篇第一字就是“大”字,冥冥中大抵若合符節。後來的孫過庭老師,《書譜》裏還爆料說,“羲之往都,臨行題壁……”,幹嘛題壁,按王季遷的閒聊,是彼時沒有大紙,只能在粉壁上過過手癮。

小楷不小,對於書法愛好者來說,練好小楷的門徑,到底在哪裏?

可是,王老師等到了晚年,體弱多病,心神已安,筆尖就多遊弋在小楷。他給後世留下的精品,就沒有大字,可知最後一副墨跡《孝女曹娥碑》,就是小楷精品。所以,小楷的難度根本不低於大楷的要求,是可以想見的。

小楷,指甲蓋般大小,在有功夫的人手中,實書藝之玄牝之門,是可以縮放自如,變幻無端的。而我們學書,也要儘可能掌握其規律吧。


學習小楷,和其它所有書體一樣,首先要面臨的,應該還是書帖如何擇取的問題。看歷來書法史,就前人的經驗而論,他們學小楷,一般有兩個路徑,並由此大體奠定規模堂廡。

小楷不小,對於書法愛好者來說,練好小楷的門徑,到底在哪裏?

《孝女曹娥碑》.“唐刻宋拓晉唐小楷八種”,翁萬戈舊藏

其一種,是“由近及遠”。也就是說,取你現實生活世界中,年代較近的小楷名家學起,拾階而上。這般的用意在哪裏呢,推想其因,總的來說,一則,近人是你比較親切熟悉的,會更有興趣去學——這與舊時人學寫文章的道理近似,比如民國時期的錢基博、張舜徽等學苑大師,雖然對桐城門派有看法,可是勸子弟學寫文章,還是會告誡他們從姚鼐這些人用功起步較合適。

另外,還有一個現實考量再於說,近代人書帖流傳較廣,便於得到,也更便於臨摹揣度,對於洞察他們的筆墨奧義,可以更加便利。我們也看到,以此種方法入門並最終成家者,實代不鮮見,更不乏其儔。晉代二王父子、宋四家、清人劉翁梁王等諸大佬,都是由此進階的。前人之經驗,也可證實此法未必不是良法吧。

小楷不小,對於書法愛好者來說,練好小楷的門徑,到底在哪裏?

臺故宮博物院藏文徵明小楷《草堂十志》.縱 23.2、橫 28.4cm

我們熟知的文徵明大師,以小楷卓絕百代,可看他集子,他就是從學趙起步,進而臨歐,中年後專力在《黃庭經》等,最後方薈萃集長,挺然一代宗師的。

還有一種“套路”,自然是“取法乎上”的倡導應和,自上而下,一開始就從二王等書史上的小楷最高峯入手,基礎打牢後,再選取唐宋元明清名家小楷“調劑”。

小楷不小,對於書法愛好者來說,練好小楷的門徑,到底在哪裏?

趙孟頫像

這種路徑的好處自不待言,它可以“先入爲主”不被後之俗字污染牽制,也可以跳脫流行時風的習氣和框架,起初就得到古人的結體和用筆之道,最終雜匯各家面目,自立門戶。

典型的例子,就是趙松雪先生,他當初學小楷,本身是有宋宗室的“家法”可直接上手的,但是他志氣大,不願意被祖宗們牢籠,徑法二王,遍習隸篆等體,後來再返歸前代精髓,終成小楷大家。這些歷程,在他的文集一些議論和書信中也是透露出信息的。

所以,學習小楷,在選帖上首先就需要有所考量,這對於初學者來說是很重要的一個標設。我自己的看法,從《樂毅論》、《黃庭經》、《曹娥碑》入手可能更好些吧,畢竟它們都是過去人公認的小楷最佳臨習範本。

小楷不小,對於書法愛好者來說,練好小楷的門徑,到底在哪裏?

趙孟頫小楷《汲黯傳》,筆法精工紮實,意韻虛和婉麗,不可多得

“由近及遠”,設想雖好,但真的容易染上習氣,如影隨形,戒都戒不掉。


其次,我們應格外注意的,可能在於需要特別研究下小楷的步驟、章法、用筆等規律及細節問題吧。

小楷不小,對於書法愛好者來說,練好小楷的門徑,到底在哪裏?

大筆寫小字,對初學者來說,可斷言就是亂忽悠

就步驟而言,從前人經驗論述看,意見則是相對比較一致的,應該基本不存異議:即連小楷,不宜初學書法就入手,理當先學穩中楷,待學有深入後,再料理此“方寸”之功不遲。奧祕在哪裏呢,我的理解,核心當在於講,書法這門道,只有等到你有較不錯的中楷基礎後,你的指、腕纔能有勁,筆桿才能真的握得緊,纔可以在精細的運筆中,心手相應。

因爲,小楷論其審美實質,最忌諱的,本就是漂忽孱弱,彷彿一排東倒西歪的小矮人一般,如此形樣會顯得極醜,是以需有比較好的運筆與間架結構基本功奠定,纔不會把寫出來的漢字整容成奄奄垂死的武大郎。

小楷不小,對於書法愛好者來說,練好小楷的門徑,到底在哪裏?

王獻之《洛神賦》局部.結體疏密有致、舒展合軌,行筆遒媚婉然、大方典雅,向稱“小楷極則

就章法而言,小楷的形式是有點特別的。我們練習書法的都曉得,大楷結構章法要點,在愚“緊咬不漏,插針爲難”,可是小楷卻有點反其道而行之,理應講究的祕訣,是“舒展開疏,間可跑馬”,可謂別流異趣。

道理在哪裏,從美學理論上推究,就是說小楷本身,所要講究的就是自然工整的綜合美感,所謂“十年平頭,十年平腳”即是,加上本身它“場地”就窄小,字體又都往往只有幾毫米,還不如小拇指的指甲蓋有空間,它極易在視覺上予人以一種壓迫感。一旦不得法,就會拘謹過甚,縮成一團,猶如一堆“烏合之衆”,擠在一塊張皇失措,瞪眼不知所謂。

小楷不小,對於書法愛好者來說,練好小楷的門徑,到底在哪裏?

近人翁同龢小楷。樸厚守中,廟堂氣象,靜居禪悅,無意求工,而超逸顯然,其章法佈局顯然就是助力

這些層面,當是在學習小楷時,即便只是再思想上,都是需要力戒的吧。


所以呢,小楷是最講求平正工整,可又非一味地刻意地端正勻稱,它最好要注重在章法上舒展疏朗,避開呆滯之弊,整出氣勢與神韻來。

民國人喜歡講,“大字當作小字寫,小字應作大字寫”,無事多體味,也會品出些許端倪來吧。 這個藏理,細想倒也與如今的姑娘們穿衣原理都有點類似呢:穿緊身衣,固然最有利於凸顯你婀娜多姿的好身材,但若你忘記了優缺搭配,鬆弛有致,只怕會適得其反吧,反倒讓人看了感覺惡俗呢!

小楷不小,對於書法愛好者來說,練好小楷的門徑,到底在哪裏?

這些點面,要我這粗人再說的更粗俗一點,就是說,天下的所有美往往都美的各有特色,可是世間全部的醜,幾乎都醜的道理一致。想明白這一處,我充大覺得,無論是練小楷,還是穿衣打扮,跡都殊途同歸,其理其方可以思過半矣。

晚,閒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