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士大夫虽然都是读书人,但是对于劳动人民的生活还是都很关注的。李绅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流传千年,白居易的“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加入了自我反思,更使得诗歌本身赋予了动人的力量。

今天我们接触的这首唐诗,是最朴实的唐诗,因为每个字眼都是最平实不过的,但是它却写尽农民生存之苦。尤其是颔联10个字太形象了,今天依然广泛运用。且看: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这首唐诗的题目是《咏田家》 ,作者是唐代诗人聂夷中。这首诗就是描写的唐代时候底层人的生活,由于农民承担的责任比较沉重,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灾难。诗人用最简单的语言描写了他们的生活状态,表达出了自己的态度,已经很不容易。

尤其是“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翻译过来就是“拆东墙补西墙”,都是无奈之举。在今天这两句古诗依然广泛运用,多用于表达两难境地。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这个需要说一点,二月的时候蚕丝还没有成熟,但是已经被卖掉了,因为农民要生存;而到了五月的时候,谷子也没有成熟,却也已经被抵债了!农家人忙忙碌碌,却最终弄了个忍饥挨饿!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这两句其实是解释前两句的境遇的,也是对前两句现状的一种评价。寅吃卯粮的这种行为就是挖掉心头肉来补眼前烂疮,属于无奈之举啊!心头肉虽然重要,但是“眼前疮”不得不补;补了“眼前疮”,“心头肉”没了会危及生命,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期盼。“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这里是诗人对当时唐王朝的期望。你的子民今日已经面临如此生存艰难,希望你能如灯光一般,照耀他们,给予他们温暖!不要把你的恩赐只给那些权贵,还请你多给这些生活艰难的人以关怀!

这首唐诗没有什么难懂的字眼,却真实反映了人们的苦难生活,值得今日的我们学习。颔联中的“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描摹农民生活实在是太形象了,但同时也实在是让我们太感慨了!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