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弄技巧,以拙爲進

1.大智若愚是用拙

蘇東坡說:“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這與老子“大成若缺、大盈若衝、大巧若拙、大辯若訥”一脈相承。

曾國藩主張“一味渾厚,絕不發露”,就是在做人方面“用拙”。

事事精明,善於投機鑽營,不是大智。真正的大智是低調做人,踏實做事,不怕喫虧,以苦爲樂,憨厚朴實,像缺心眼一樣。

2.難得糊塗是用拙

傳說有一次鄭板橋去拜訪好友金農,二人都是“揚州八怪”中的成員。

金農在一張紙上畫出光禿禿的六道豎直的黑線,然後題寫了“六根清淨”四個字。

鄭板橋拿過毛筆,畫了好幾個黑圈,把六道黑線抹得一塌糊塗,又把“六根清淨”四個字劃掉,補寫了“難得糊塗”四個字。

二人相視大笑。

若能理解並實踐“難得糊塗”之“用拙”,將會一生受用無窮。

3.以退爲進是用拙

老子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身心清淨方爲道,退步原來是向前”,這首禪詩,以描寫農夫插秧來說明道理。

人生路上,有的時候前面是險坑,跌下去會粉身碎骨;有的時候前面是一道牆,撞上去會鼻青臉腫。

這時候應該懂得以退爲進,轉個彎,繞個路,曲徑通幽,前面仍然會有廣闊空間,正如古人所說,“退一步想,海闊天空”。

4.萬事隨緣是用拙

布袋和尚說自己:“老拙穿衲襖,淡飯腹中飽,補破好遮寒,萬事隨緣了。”

萬事皆有緣,人生當隨緣。人生隨緣,即是“枯萎的隨它枯萎,繁榮的任它繁榮”,隨遇而安,看似愚拙無成,其實獲得了生命的自由和性靈的完整。

生活是在隨緣中實現,心智也在隨緣中成長,歲月本無疆,人生當守拙!

靜水流深,臨事以靜

1.靜氣在胸有涵養

老子說:“靜爲躁君。”

古人云:靜以修身。

靜氣使人有涵養,人一鬧騰,六神無主;人一靜謐,風度俱來。月朦朧,鳥朦朧,實因心朦朧,飄忽不定。

擁有一點靜氣,會令男人平添一種從容大度的魅力;擁有一點靜氣,會使女人更增一分優雅嫺靜的風姿。

2.靜氣在心有遠慮

《大學》:“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只有先靜下來,才能心安,心安才能深思熟慮。

諸葛亮《誡子書》:“寧靜以致遠。”

靜氣能讓人保持清醒頭腦,深謀遠慮,鑑天地之精微,察萬物之規律。

心浮氣躁者容易短視,急功近利者只看眼前,存養靜氣者心胸開闊,頭腦冷靜,志向高遠。在浮躁的社會,靜者方能勝出。

3.靜氣在魄有格局

清末翁同龢的一幅對聯:“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

靜氣能成就一種大的格局,泰山崩於前而不改其色,危難轟於頂而不移其步。

凡臨大事有靜氣者,越是遇到驚天動地之事,越能心靜如水、沉着應對。大事且能以靜制動,小事自然更是拿得起放得下。

4.靜氣在靈有輝映

萬物靜觀皆自得。

一朵曇花,開在深夜,幽幽的一束光照見它,它視而不見,意韻幽幽地開着,這是曇花的靜氣。

一個人,專心一件事,別的事情攪擾不了他,別的誘惑迷亂不了他,他就那樣心繫一處,彷彿進入了禪定,這樣的人也有靜氣。

山野明月皎皎,清風徐來,餐風飲露好風雅,被天席地度韶華。

豐子愷說:“既然沒有淨土,不如靜心。”

靜氣是一種靈性,在平凡的生命歷程中發掘真我,爲平庸的日子增添一抹亮色。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責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