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中西文化交流,早在史前時代,東西方就已經有了種種往來,只是還沒有那麼多。及至商周,中原地區已屢見來自西域的和田美玉,漢武帝時張騫鑿空,正式開闢了絲綢之路,從此交流更加頻繁和深入。

最早的西行取經僧人姓朱,可他並不叫八戒

莫高窟壁畫中的《張騫出使西域圖》

東漢永平年間,漢明帝夜裏夢到了神祕的金人,便向大臣們詢問,有人告訴他,這是西方的“佛”。第二年,始終心懷向外的漢明帝決定派遣一支隊伍西行求佛法,這支隊伍由中郎將蔡愔、博士弟子秦景以及其他隨從組成,他們一路風餐露宿,到了大月氏國,抄寫了很多佛經,並且邀請高僧迦攝摩騰、竺法蘭與他們一同回到漢朝。據說他們用白馬馱着經卷,從此就誕生了著名的白馬寺

最早的西行取經僧人姓朱,可他並不叫八戒

不過這次求法,所派出的人員並非僧人,取回的經卷也非漢文書寫,因此就由迦攝摩騰和竺法蘭來翻譯,他們翻譯出了第一部漢文的小乘佛教經典——《四十二章經》,喜歡《鹿鼎記》的朋友一定不會對這個名詞感到陌生吧,各大勢力所爭奪的藏寶圖就是隱藏在《四十二章經》中。

最早的西行取經僧人姓朱,可他並不叫八戒

譯經人的功能,相當於今天的字幕組,實在功莫大焉。可是,最初這批翻譯經文的人,其實對於對方的語言都不夠精通,而且往往不是由梵文原本翻譯,而是通過西域人的口口轉譯再翻成漢文,如此一來,難免會出現種種舛誤。起初,出於對未知文化的尊崇和敬畏,尚且無關大雅;而後,隨着佛教在中國的逐漸傳播流行,這些錯誤就不能被忍受了。

終於,有信徒覺得,不能再這麼用二手乃至三、四、五手的經文來指導自己的修行,這就好比今天看美劇結果字幕瞎搞一樣,所以得去西域找原版直接來看或者再翻譯啊!估計這麼想的信徒不少,可是第一個這麼做的人,卻是我們要介紹的這位主角——朱士行

最早的西行取經僧人姓朱,可他並不叫八戒

佛教文獻經典《出三藏記集》中收錄有《朱士行傳》,從中可知,朱士行本是曹魏潁川郡人,天資聰穎,年輕時就看破紅塵,乾脆正式受戒出了家。出家後,他對佛教典籍很感興趣,以光大佛法爲己任。他在洛陽講經,講大乘佛教的《小品般若》,感覺到經文裏由於翻譯不當而出現的問題很多,於是他暗下決心,要親自去西域求取更爲完整的《大品般若》。


曹魏甘露五年(公元260年),朱士行率人從雍州(長安北)出發,前往西域。

甘露五年對於曹魏政權來說,是不太平甚至是極爲悲慘的一年。因爲就是在這一年的五月,一直不堪司馬昭野心的魏帝曹髦在倉促之中發動身邊的衛士甚至奴僕,一起出宮討伐司馬昭。可是連司馬昭的面都還沒見到,曹髦就被司馬家爪牙賈充指揮手下刺死。自此,司馬氏對曹氏的侵凌愈加公開化,六年後,曹魏正式滅亡。

最早的西行取經僧人姓朱,可他並不叫八戒

不過,這些事兒在朱士行的心中,或許並不算有多麼嚴重,他的志向很簡單,就是西行求經。他們穿過河西走廊,又經過了敦煌,穿越流沙,不知經歷了多少坎坷,一直走到當時西域佛教中心之一的于闐(新疆和田地區),不過這時距離他出發,竟然已有二十多年。

在於闐,朱士行終於見到了梵文的佛經《大品般若》,他已經是高齡老人,無力再重新迴歸故土,便派遣弟子弗如檀將經文送回中原洛陽,只是這時,政權早已易主,這一年是西晉的太康三年(公元282年)。

最早的西行取經僧人姓朱,可他並不叫八戒


朱士行自己就留在了于闐國,在80歲時因病而圓寂。當地僧衆爲他舉行火葬,據說火盡之後,屍骨仍然完整,衆人非常驚異,都說如果得到了真道法,就該毀滅無存啊。話音剛落,屍骨自然散碎。

我們不難想象,在曹魏時期,佛教在中原地區的影響力還遠不如後來的北朝、隋唐,因此比起法顯、玄奘這些人來,朱士行的西行求法,需要更多的勇氣,也需要更強的自我認可與堅持。

最早的西行取經僧人姓朱,可他並不叫八戒


在網絡上以及一些通俗讀物包括某度百科中,會說朱士行法號“八戒”,甚至有人說他就是豬八戒的原型,此說影響甚廣。不過我們查閱傳世的佛教文獻,並未發現有言及朱士行法號八戒的可靠證據。因此,所謂朱士行叫朱八戒,應當是一個誤會。(哪位朋友若有更可靠的證據,也歡迎補充)

最早的西行取經僧人姓朱,可他並不叫八戒

至於西遊記中豬八戒的起源,其實也有人很多人討論過,甚至包括魯迅先生。在《關於豬八戒——周樹人氏談》中提到,魯迅認爲豬八戒的形象應當來自於中國古代與豬有關的神話傳說。這樣的判斷是比較可靠的,畢竟,豬八戒的形象、性格,都跟真實的朱士行相去甚遠。

最早的西行取經僧人姓朱,可他並不叫八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