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是一种最常见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由于患者体内产生抗自身血小板的抗体,引起血小板破坏增多,骨髓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障碍,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减少。根据ITP临床表现、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和治疗效果,2009年国内血液学界学者达成专家共识,将成人ITP分为以下四型:1、新诊断的ITP(ndlTP):自诊断起3各月之内;2、持续ITP(pITP):自诊断起3自12个月;3、慢性ITP (cITP):自诊断起持续12个月以上;4、难治性ITP(rITP)。其中clTP多发生于成年人,除血小板减少、感乏力外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多表现为血小板计数难以维持、病情反复、临床治疗困难等特点。

ITP在祖国医学中属于“血证”范畴,ITP急性期以出血为主要表现,紫癜颜色鲜红、密集,出血症状较重,以“火盛”为病机特点,且多有外感诱因,故病机为外感邪热,或内热伏营扰血,灼伤脉络。而慢性和难治性ITP除血小板数减少外,患者临床出血症状很少,大部分没有明显症状和体征,故慢性期以“气伤”为特点,“气伤”即气虚,clTP“气伤”病位在脾肺肾,初期表现以气虚为主,病情迁延日久,损及阳气,临证见四肢不温、喜热饮、舌淡胖边有齿痕、脉沉等阳气虚损之象。按病情轻重及演变规律分为肺脾气虚,风邪上扰和脾肾阳虚、瘀阻脉络两型,以脾肾阳虚、肺脾气虚为本,瘀阻络脉为标,病程中反复风邪上扰之象。

目前的就诊ITP患者,多数是经西医糖皮质激素或大剂量免疫球蛋白等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多属于clTP或rlTP,且大部分患者正经受着西医治疗带来的毒副作用,如严重骨质疏松、高血糖、高血压等。针对动态过程,认识时间过程中患者整体变化的本质和规律,不仅着眼于提升血小板,而且在于调整患者整体阴阳状态,纠正患者发生偏移的免疫功能。实际临证中单纯肺脾气虚型少见,多以脾肾阳虚兼见肺脾气虚之象,故抓住脾肾阳虚、肺脾气虚之疾病根本,根据患者肾阴阳偏衰加以补肾活血之品,在治疗过程中随时调整滋阴和温阳药。大量的病例证实益气温阳法治疗clTP或rlTP行之有效,患者乏力出血等症状改善,血小板得以提升,临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方药为:太子参,炒白术,土茯苓,炙甘草,桂枝,白芍,锁阳,仙灵脾,穿山龙,大枣。

随证加减:伴有咽部不适、咽痒者,加金银花、蒲公英以清利咽喉,清热解毒。肾阳虚明显者酌加补骨脂、菟丝子、巴戟天等:月经量过多者,加益母草、旱莲草、当归滋阴养血,凉血止血;长期激素依赖者加女贞子、仙灵脾;如幽门螺杆菌阳性应及时根除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