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信了嗎?明末“曹操”羅汝才因爲太過奸惡而被李自成處決了

明末別號“曹操”的農民軍將領羅汝纔是個很有意思的人物。

歷朝歷代統治者對造反者向來都是嚴懲不貸、絕不姑息的,大明王朝尤甚。

朱元璋自己通過起義取得政權,深知王朝垮臺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內亂,其次纔是外來勢力入侵。

對“謀反大逆”者的處罰,那是相當嚴厲,《大明律》中稱:凡犯下謀反大逆罪者,其宗親族祖父、父、子、孫、伯叔、兄弟、侄、堂兄,同居的異姓親族外祖父、岳父、女婿、家中奴僕,凡年滿十六歲以上皆斬。

實際上,在明末,朝中有識之士也都知道滿清在遼東半島之亂,不過是“疥癬之患”;李自成、張獻忠的內亂,纔是“腹心之患”,一致倡議先安內後攘外。

而李自成、張獻忠等輩,也深知《大明律》之嚴酷,凡起事之初,均不敢以真名示人,“恐爲親族累,故相率立諢名”,由此,諸如混世王、整世王、九條、順天王、太平王、靖天下、瓦背王、爬天王、紫微星、蛤蜊圓、張妙手、賀雙全、草上飛、抓山虎、雙翼虎、鎮山虎、一隻虎、滿天飛、克天虎、鑽天鷂、五條龍、小天王、烏風鬼、黑旋風、黑殺虎、飛山虎、鬼見愁等等希奇古怪的諢名應運而生。

補充一下,李自成起事之初的諢名爲“闖將”,張獻忠則爲“八大王”。

李自成和張獻忠等人的事蹟容易整理,但大部分起義領袖由於真名與諢號相混,史載事蹟互相牴牾,模糊不清,給後世研究這段歷史增添了不少困難。

還有,他們中絕大部分人的諢名與本人特徵格格不入,只是隨意亂安一氣,唯有羅汝才這外諢名“曹操”,極其貼切於其本人。

《三國演義》裏的曹操狡詐多謀,反覆無常,卻又頗具大哥風範。

羅汝才,就是這種類型的人。

先來說大哥風範。

羅汝纔是明末最先率衆起義的起義領袖之一,農民軍三十六營的主要首領,李自成、張獻忠跟他相比,不過是小字輩。

在著名的“滎陽大會”中,僅高迎祥一人堪與羅汝才平起平坐。

而當高迎祥敗亡,羅汝才便隱然成爲了天下各路起義軍的總盟主,農民軍轉戰山西、轉戰豫西、焚掠全陝;橫行川渝、圍攻開封……羅汝才無不身與其中。

崇禎十一年,明廷通過楊嗣昌起用了孫傳庭、洪承疇等一干牛人,增強了征剿力度,各路起義軍遭到了嚴酷的鎮壓,很多人選擇了投降,起義事業進入了一個低谷。

羅汝才也接受了招撫,但拒絕做宋江,堅決不對尚未接受招撫的起義軍下手。

羅汝纔不但不肯發兵攻打同類,當看到谷城的張獻忠陷入險境,便重新舉起反旗,馳援張獻忠。

您信了嗎?明末“曹操”羅汝才因爲太過奸惡而被李自成處決了

崇禎十二年八月,正退往巴東地區的李自成遭到楊嗣昌派出的楊世恩、羅安邦、閔一麒、尹先民等部合擊,岌岌可危,又是羅汝才率軍趕到,全殲了楊世恩、羅安邦二部,救下了李自成一條小命。

彼時,羅汝才正身患熱疾,隨時有生命危險,卻置生死不顧,毅然搶救小弟於水火,可謂義薄雲天。

羅汝才的時降時叛,充分地表現出了其不亞於奸雄曹操的狡詐一面,楊嗣昌視之爲畢生大敵,在給崇禎的奏疏中,稱他“渠魁中之渠魁,兇狡中之兇狡,二十年來練成至精至悍,不死不降”。

羅汝才與張獻忠聯手,以其之謀配合張獻忠之勇,縱橫天下,從湖北蹂躪到川渝,起義軍發展到了幾十萬人。

不過,張獻忠此人兇狠而短視,時有除掉羅汝才成自己一家獨大之想。

羅汝才何等精明?很快覺察。

他不願與張獻忠爲敵,好合好散,帶領自己的隊伍分道揚鑣。

此時是崇禎十四年秋,李自成狂攻開封不下,羅汝纔來加了把力,這纔拿下這座曾是北宋帝都的堅城。

崇禎十五年十月,李自成在在郟縣遭到明陝西總督孫傳庭麾下牛成虎、左襄、鄭嘉棟、高傑、白廣恩諸部的圍攻。又是在生死關頭得到了羅汝才率部前來搭救,這才轉敗爲勝。

從此,李自成和羅汝才走在了一起,“相須如左右手”,攻略湖北,連取襄陽、荊州、承天等地。

崇禎十六年,李自成被軍中諸將推舉爲:“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羅汝才被軍中諸將推舉爲:“代天撫民德威大將軍”,兩人共擁兵百萬,風頭極盛。

但是,李自成和張獻忠是同樣性質的人,寢榻之旁不容他人酣睡,於該年三月,謀殺了羅汝才。

您信了嗎?明末“曹操”羅汝才因爲太過奸惡而被李自成處決了

羅汝才胸懷、氣魄、奸滑、狡詐都堪比曹操,之所以會死在李自成之手,是被李自成那僞裝出來的忠厚老實給騙了。

從這個角度來說,李自成還真是一個好演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