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老總是我軍創始人之一,是毛主席麾下最能打的大將之一,是赤貧出身的元帥,也是打仗時間最長的元帥,可謂戎馬一生。

1928年7月22日,彭老總與滕代遠、黃公略等人領導平江起義,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建立了革命根據地,該年年底率紅5軍主力到井岡山,與井岡山上的紅4軍勝利會師。

在中央蘇區反“圍剿”作戰中,彭老總與毛主席一起,充分利用根據地的有利條件,揚長避短,發揮紅軍機動靈活的優勢,連續取得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反“圍剿”的勝利。

紅軍長征期間,他率部連續突破敵的軍四道封鎖線,堅決擁護毛主席的主張,率紅3軍團二渡赤水河,回師婁山關,再克遵義城,取得紅一方面軍長征中的第一個大勝利。

紅軍長征的收官之戰,也是彭老總操刀完成的。

當時,老蔣獲悉紅軍抵達吳起鎮,急派何柱國騎兵軍的第三師、第六師和寧夏軍閥馬鴻賓第三十五師騎兵團囁蹤蹤而來。

主席認爲,讓敵軍騎兵一直跟着紅軍進陝北蘇區不利,必須“砍掉這個尾巴”,作爲與陝北紅軍會師的“見面禮”。

老總臨危受命,親赴前沿陣地指揮作戰,經數小時激戰,共殲敵1個團,擊潰2個團,擊斃擊傷敵六百餘人,俘敵七百餘人,其中有馬術教官、獸醫及會釘馬掌、修馬鞍具的人員,繳獲一批輕重武器和上千匹戰馬,補充了紅軍新組建的騎兵連。

得悉戰鬥勝利,主席漫卷詩書喜欲狂,揮毫寫下了那首著名的六言詩:

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

誰敢橫刀立馬,惟我彭大將軍。

抗日戰爭期間,彭老總在華北指揮實施了舉世矚目的百團大戰,斃傷俘日僞軍4萬餘人,極增強了全國人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

解放戰爭時期,彭老總率兩萬五千人與胡宗南的二十四萬大軍巧妙周旋,四戰四捷,殲敵過半,活捉了五個師、旅長。

1950年10月,彭老總堅決擁護主席關於抗美援朝的主張,親自掛帥,率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彭老總一生無兒無女,他的婚姻之路崎嶇曲折。

彭老總早年和舅舅撫養的一個名叫周瑞蓮的孤女定下了“娃娃親”,但因爲從軍尋找窮人出路,兩人失散了。

老總投軍後,很快就成爲了湘軍軍官。

當然,他沒有忘記周瑞蓮,託人四處尋找,得到的消息是:瑞蓮已經被地主惡霸迫害死了。

1922年,在親友撮合下,已經24歲的彭老總與貨郎之女劉坤模成親。

但在平江起義後,兩人也失散了。

這之後,在長達十幾年時間內,彭老總一直牽掛着劉坤模,任何女性都未能進入他的心扉。

1937年春,有一位知名的女作家久慕彭大將軍的英名,千里迢迢地從上海來到陝北,並且趕往地處前線的雲陽鎮拜會彭老總。

彭老總明白了她的來意,一再回避。

該女作家無可奈何,失意而歸。

美國的美女記者史沫特萊對彭大將軍也是芳心可可,她在1938年初到採訪山西洪洞縣馬牧村的八路軍總部時,大膽地向彭老總表白了一腔女兒心事。

老總這時已收到傳聞,說劉坤模已經不在人世了,他心死如灰,已無再婚之想,將史沫特萊的求愛拒之門外。

在這之後不久,劉坤模出現了,原來之前的傳聞屬於誤傳。不過,她因與老總失散多年,走投無路,由陶鑄的母親搭線,已在漢口另嫁他人了。

彭老總悲痛不已,仰天嘆息說:“這不能怪我,也不能怪她。”

年過不惑的彭老總後來與浦安修成了家,卻未生育有半男一女。

新中國成立後,彭老總把兩個弟弟的孩子接到北京,用自己的工資資助他們讀書。

彭老總的兩個弟弟彭金華和彭榮華都是革命烈士,爲革命壯烈犧牲了。

黃公略烈士的女兒黃歲新、左權烈士的女兒左太北,也是彭老總撫養,由彭老總資助她們讀書、生活。

彭老總對這些孩子,全部視爲己出,每次出國訪問,都要給他們買些小禮物。

不過,這些孩子中,彭老總最疼愛的就是弟弟彭榮華的女兒彭鋼。

彭鋼也承認這一點。

她回憶,1963年,自己要結婚了,伯伯精心地爲自己準備嫁妝,他把金日成送給他的一塊緞子拿來給自己做被面。

彭鋼說:“那是一個粉紅色的,上面繡着像梅花一樣的花朵,他對別的孩子還真沒有這樣。”

婚後的彭鋼沒有住房,還得跟伯伯住,小兩口分着過。

爲了這件事,彭老總操碎了心。

1966年,彭老總被安排到三線建設指揮部任副總指揮,他想着自己離京了,侄女的住房就遙遙無期了。

萬般無奈,彭老總艱難地向有關部門開口,請組織部門考慮給彭鋼找個住所。

這是彭老總一生之中唯一一次向組織開口。

因爲這件事,他一直耿耿於懷,陷入深深的自責中。

彭老嘆息着對彭鋼說:我從來沒有爲個人的事開過口,這次,我這麼做完全違背了我做人的原則。

1974年11月29日,彭老總在北京去世。

彭鋼回憶說:“他臨死前頭幾天,我去看他,給他餵了一些東西喫,喂完東西以後,他就拉着我的手,哭,掉眼淚,他說:死後我想和你們的父親葬在一起……”

1996年,彭鋼依照伯伯的遺囑,向中央寫了份報告,請求將伯伯的骨灰移回家鄉,葬於他的兩個弟弟身旁。

1999年的12月28日,彭鋼和其他幾位親屬一同奉靈返鄉,將伯伯的骨灰安葬於青山之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