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WEEX交易時鐘

  在接近三十年的高速發展後,全球汽車產業首次觸碰到了銷量增長的天花板。中國、美國和歐洲車市都遭遇了“寒流”,疊加貿易糾紛影響使得今年車市“格外冷”。

  華爾街頂級投行Jefferies發佈研究稱,如果說歐美車市放緩是的確存在的事實,但中國車輛銷售數據的放緩更多隻是假象,強勁的原油進口量也印證了這一點。

  Statista數據顯示,全球車市銷售量增速自2015年開始逐年放緩,2018年的全球車市銷售量預計僅同比增長0.01%。而加拿大皇家銀行測算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汽車產量較2017年下降0.6%,預計2019年將繼續下滑0.4%。

(全球車市銷售量連年放緩,來源:Statista)

  中國市場賣不動了?不可能!

  Jefferies指出,看衰中國車市的主要原因是近期相關車市銷售數據的同比下滑。但相關報道都沒有提到的是2017年的基數由於政策原因本來就偏高,當時衆多消費者趕在17年底購置稅優惠取消前入市推高了銷售量。

  通常來說汽車銷售佔到零售總額和工業產值的10%,所以短週期的數據比較很容易曲解整體的情況。考慮到中國的購車需求一直被各種政策壓抑和扭曲,2018年出現3%左右的下滑不是什麼根本性的大問題。

(中國汽車銷售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國海關,新華社,Jefferies)

  市場基數仍在增長

  Jefferies認爲,在發達國家汽車銷售量被視爲經濟指標的原因是銷量的主要來源是置換需求,但這個邏輯在中國不通用。2005年至2017年中國汽車銷量增加了640%,年化增長率從2.9%到52%不等。首次購車的消費者依舊是中國車市的主要購買力量,而這些車輛絕大多數還沒有到需要置換的情況。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7年中國新增2200萬輛乘用車,市場基數一共達到1.85億輛;假設2018年銷量減少3%,大約新增2100萬輛,則市場基數到年底會達到2.06億輛。

(中國乘用車市場基數保持增長,來源:國家統計局,Jefferies)

  中國車市也需要“下沉市場”來拯救

  Jefferies指出,目前中國市場上這2.06億輛乘用車絕大多數由城鎮居民擁有。隨着居民收入的增長,預計到2020年傳統意義上的進城務工人員將能夠負擔得起購車開銷。目前這個消費羣體已經能夠支付得起打車或者是叫車平臺的出行服務,偶爾搭乘民航飛機出行也不是什麼困難事情。這一點從11月中國原油進口暴增也能反映出潛在的需求增長。

收入分佈曲線與購車門檻,來源:Jefferies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