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楷書過渡到行書,你得這麼幹!

從章法來說,楷書要求比較固定,如打太極;草書勢必要快,如百米短跑;而行書因介於這兩種書體之間,輕重緩急視勢而動,如詠春拳。

行書的結構和章法的規則要求主要是:結體大小輕重要適當,長短縱橫要合度,疏密黑白要相稱,左右欹正相呼應,使之錯落變化,氣勢貫通,協調統一,神定氣足。

今天,俠客就以米芾的《苕溪詩帖》爲例子,來窺探米顛他這部曠世作品裏常見字與字之間的呼應的關係,我進行一個簡單的總結和歸類,歡迎大家留言補充:

1

欹正組合

2

濃淡組合

3

大小組合

4

行書與草書組合

5

粗細組合

6

連體組合

7

橫縱組合

8

省略組合

9

疏密組合

10

排列組合

當然,一幅好的行書作品不一定非要全部具備上述十個例子,十之五六是必須的。但是,我們也不能一味的追求上述變化而故意安排,否則很可能弄巧成拙。

恰如鄭板橋詩中所言:

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

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

所以,要想行書得心應手,除了用心揣摩,還需花大量的時間去練習方能得心應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