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衝,其用不窮……靜勝躁,寒勝熱,清淨爲天下正”,世人皆以爲運動爲養生要領而過度追求運動量,卻不知在道醫看來,生命之長久在於“固蒂深根”四個字,保養元氣使其少做虧耗,是長養生命之根的關鍵。而保養元氣關鍵又在於一個“靜”字,常做清淨,節嗜慾,則精氣不泄,長生久視。

靜坐首先對坐姿有所要求,不同於其他功法的繁雜,因是子靜坐法中對姿勢的要求多元且自然:骨骼柔韌之人可以用雙盤法,這種姿勢的好處是兩膝蓋必定緊貼坐墊上,坐的姿勢自然端正,不會向四面傾斜。而“雙盤膝姿勢,不容易學,中年以上的上,學起來更難,不必勉強”。所以雙盤不行之人可以選擇單盤膝,缺點就在於一側膝蓋不能緊貼地面,所以會有久坐後身體傾斜的弊端,如果單盤膝也做不到的人,還可以選擇下盤法,但是這個姿勢兩個膝蓋都落空了,要隨時注意改正姿勢,不要傾斜。

將呼吸法分爲自然呼吸與正呼吸,正呼吸即當今的腹式逆式呼吸,吸氣時臍下腹部用力回收,呼氣時臍下腹部竭力外擴。自然呼吸則是腹式呼吸之意,即吸氣時擴張下腹,呼氣時收縮下腹。對此兩種方法並無強制的要求:“無論自然呼吸與正呼吸,其目的皆在使橫膈膜運動。正呼吸者,乃用人功使腹部之張縮,逆乎自然,而使橫膈膜之弛張更甚,運動更易耳。然學者習之,有宜有不宜,故知此法參用人功,非人人可學,不若自然呼吸之毫無流弊也。”作者此意雖指出了正呼吸的優勢,但是同時客觀的指出這樣的方法並非人人適宜,練習靜坐法的人應該順其自然,不應刻意而爲之。

靜坐能否見功,最在調伏三毒,調之以修觀的方法。三毒爲貪慾、嗔恚、愚癡。“此三者,吾人自有生以俱來,一切煩惱,由之而生,故亦稱根本煩惱。爲修道之大障礙。故必須調伏之。”貪慾之中,最根本者爲淫慾。

對於三毒的調伏,作者主張修心。淫慾多者覺男女身如一革囊,外形雖美,內實滿貯糞臭;嗔恚多者常想我與衆生向來平等,沒有彼此之分別,怨親平等,悲憫衆生;愚癡者常思世間萬事萬物皆從內因外緣而生,破除自己的固執,瞭解“凡物之生,了無自性,我身亦然”。靜坐中之調心是指初學者靜坐後,常常心猿意馬,內心雜念不住產生。較之於三毒之根本上的危害,靜坐中的調心則更加具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