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有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统一壮大。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中国历史上,虽然也发生过很多次分裂和战乱,但是,分裂和战乱之后,最终却是会实现统一的。不但会实现统一,而且会实现壮大。

是什么原因,让中国古代总是趋向于统一,且一直延续到今天

(蚩尤之乱)

最早是炎帝、黄帝。黄帝和炎帝发生战乱,实现了统一和壮大。接着和蚩尤发生战乱,又实现了统一壮大。往后走,夏朝和周边发生战乱接着又统一。商朝和夏朝发生战乱,再统一,同时壮大。然后周朝联合周边各部落和商朝发生战乱,又统一壮大。春秋战国战乱多年,最后秦汉统一,而且又获得了南方百越,北方匈奴,河西走廊,地盘越来越大。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战乱,但是隋唐又实现了统一,还扩大到越南。五代之后,两宋小统一,但元朝的时候,不但实现了南北大统一,而且又统一了吐蕃,面积变得非常大。明朝南北再次分裂,但是清朝又实现了南北大统一。经过民国的分裂,到我们现在的大统一国家。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中华民族在历史上一直处于统一壮大的规律中呢?

是什么原因,让中国古代总是趋向于统一,且一直延续到今天

(赵光义剧照)

第一,中原国家对周边的打击与怀柔。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统一,主要是中原国家对周边民族的统一。虽然元朝和清朝,看起来像是少数民族对汉民族的统一。但实际上,当元朝和清朝统一的时候,他们已经是中原国家了。元朝统一的时候,占据中原的国家其实是金国。当蒙古统一金国,迁都大都,建立元朝后,元朝也就成了中原国家。元朝对南宋的统一,也算是中原国家对中国的统一。清朝情况差不多,也是满清迁都到北京,才最终有了统一的基础。若是满清还一直定都在关外,不算中原国家,也是很难统一的。

中原国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大多数情况下,军事上对周边国家是处于强势地位的。比如秦汉对匈奴,隋唐对突厥等。不过,中原国家虽然在军事上占优势,但并不是一味地打击。大多数时候,其实是不打,而是采用怀柔的方式。

什么怀柔方式呢?理论上叫做“以德服人”,行动上则是“和亲”与“岁赐”。

先说“以德服人”。中原国家之所以能统一周边,靠的就是以德服人。赵匡胤说开封缺乏防御,想迁都洛阳。当时赵光义说,治理国家“在德不在险”。当时赵匡胤一下就无话可说。为什么无话可说,就是因为赵光义说的是中原国家征服周边国家的一个大法宝。

当然了,这是理论上的。实际上,就是“和亲”和“岁赐”。而这两条,在历史上也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是什么原因,让中国古代总是趋向于统一,且一直延续到今天

(郑和下西洋)

第二,中国古代有强大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古代,尤其是中原地区有强大的核心价值观,这个强大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以儒家文化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包括我们上面所说的“以德服人”,也是一种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因为有这样一个核心价值观,有灿烂先进的文化,因此,周边国家对中原汉民族国家一直以来,都是处在学习和仰慕之中。就算周边国家在军事上一时强大无比,他们也是很崇拜很仰慕中原文化的。传说完颜亮看了柳永写的《望海潮》,就挥鞭南下,就是一种文化仰慕。金国打败了北宋,但是金国最终彻底汉化。元朝和清朝也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汉化,就是这个核心价值观在起作用。

我们经常说郑和下西洋不能和哥伦布、麦哲伦航海的意义相提并论,没有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但是,郑和所做的,虽然不是经济发展,但却是文化辐射。这个文化辐射力的作用,也是相当大的,而且也是相当有效的。

当然了,除了上面两个原因外,还有包括地域比较集中、政治处于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经济比较发达等各种因素。不过,上面的那两个原因,应该是最主要的。

(参考资料:《中国通史》)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