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税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税收,它能给朝廷带来巨额收入,赋税的变化,也和朝代的更替息息相关。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起源很早,到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赋税制度开始完善和统一。由于不同的朝代,赋税制度也是不一样的。秦朝前,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赋税五花八门,比如:齐国的均地分力、与之分货。而每个国家的赋税不一样,却面临着改革。因为西部的秦国商鞅变法后,实力不断增强,直到秦国统一六国,形成大统一的秦朝。
一:秦朝到清朝,各个朝代的赋税制度
秦朝完成统一后,许多东西也跟着统一,其中赋税也是一样。秦朝采取征收田税、人头税。汉朝基本也是继承秦朝的田税和人头税。但汉朝也有一些区别,如民间女子十五到三十岁为未出嫁的,要多征收税钱。不同时代,征收的税钱也是不一样的。如汉武帝时期,因连年战争,税钱不能提得太高。南北朝时期,有占田令和均田制,占田令规定:男按五十亩田缴纳税银,女按二十亩缴纳。每亩缴纳八升,男户主还要缴纳绢三匹,棉三斤,户主为女的,则减半。

而均田制延续到隋唐,唐朝前期采取均田制,取得很好的效果。朝廷规定:丁男可以领到一百亩的田,每年要缴纳二石粮食,绢二丈、棉三两,麻三斤。丁男每年还要参加徭役二十天,再加役三十天,这样可以减免赋税。宋朝有方田均税和募役法,方田是按照丈量田地为准,由此计算赋税,土地还分五等,越是肥沃的,赋税越高。募役法,是朝廷招募人员担任士兵或衙役,钱由户民分摊。
元朝的赋税,是按照各个民族来征收的,蒙古族最轻,汉族比较重。明清时期的赋税,明朝最著名的还是一条鞭法,农业、商业、地租、商品、人口等,全部都可以按照一条鞭法完成。清朝一开始也是用一条鞭法的,但也做了改进。直到雍正时期,摊丁入亩的实施,废除了人头税,按照所拥有的田亩数征收,由此,清朝人口得到爆发式增长,没有人头税,可以多生,解决劳动力问题。

二:赋税的利
从上面看出,各个朝代的赋税制度是不一样的。我们知道,赋税,它好处可以解决国家的财政。国家没有能力去大规模发展农业,只能靠农民去,毕竟国防的建设,还得靠国家去守护。朝代中,每年的各项费用,是需要巨额开支的,所以治理一个庞大的国家,是需要资本。以清朝为例,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一个王朝,不仅领土大,人口还众多。那么清朝一年的开支需要多少银两?答案是:四千万两。
这些钱是怎么花掉的?首先是皇室的支出,一些还落到王公大臣手中,为了维护皇室衣食住行,所需要的银两可不少。其次是朝廷官吏的俸禄,当官是有俸禄的,清朝全国数以万计的官吏,不同等级的官,所需要的俸禄支出也不一样,除了官员,士兵和武将也需要庞大的军费。最后是武器装备采购和驿站的维护,以及交通道路和水利工程的修建与维护。这些都是需要庞大的费用来做支撑的,所以没钱怎么治理国家?除了这些,还有各种祭祀、赏赐等活动,都需要用到银两。

面对巨额开支,这就需要国家实行各种赋税,由此获得相应的银两。税收是一个国家经济主要来源,它的好处不言而喻。而税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朝廷的收入,当税收达到一个平衡值时,朝廷和平民进入和谐状态,国家则会富裕安康。当税收超过平衡值时,则会引起民变,这都是一个王朝所需要注意的。
每个朝代的税收都是不一样的,拿宋朝来说,她是中国古代最发达的朝代,因此,它的经济和税收是成正比的,难道宋朝的税率比较高?这到也不是,主要还是宋朝的民间贸易和海外贸易发达,加上国内田地、人口税等,造就宋朝可以收到很高的GDP。税收的多少,和税率、产量等相关,而税收的富裕,决定一个国家经济体量的大小。

三:赋税的弊
有利就有弊,赋税也是如此,赋税能为国家增加财富,同时也能掏空民间,引起民变。只要超过税收的平衡值,就会引起平民交不起,为了完成任务,官逼迫平民,最终也会引起天下大乱,这就是赋税带来的弊端,那不收税行不行?答案肯定是不行的。为什么?如果一个王朝不收税,哪来的钱?没有钱怎么治理国家?所以,税还是必须要收的,只是看收多少的问题。
那么什么时候,国家的税收会超越平衡值?这个和多个方面有关,首先就是战争,由于连年战争,朝廷支出一直处于超负荷状态,国库肯定承受不住,毕竟战争是最烧钱的。再者遇到昏君,有多少家底都不够败,不仅败,还不懂得维持国家的运转。而这些往往都发生在朝代末年。最后就是天灾,当一个地方遭受天灾肆虐的时候,强行收税,只会引起冲突,因此,赈灾才是首要的,而不是去收税。

由此可见,这些都会影响到税收,也很容易超过平衡值,农民交不起,官吏只会拿东西充当,活不下去的农民,很容易被有心人的利用。由于我国古代属于小农经济,在各个方面都受到约束,因此也存在一些弊端。由于君王的权力大,可以随意制定税率,不需要平民的同意。加上重农抑商的思维,商人的税收比较高,而商业的税收是比较大的,如果重视商业,税收将会是另一个层面。抑商,就意味着制约商品经济的发展。
四:赋税与王朝的衰落关系
赋税的兴盛与衰落,都会对一个国家产生巨大的影响。在一个王朝末期,由于各种动乱、腐败、贪污、通货膨胀等问题,导致需要更多的银两,由此演变成赋税的加重。每个朝代,都有严重的时候,比如清朝在嘉庆时期,光是平定战乱,就耗费了许多白银。到道光帝年间,清朝的国库只能勉强支撑朝廷的运转,遇到鸦片战争,就引起各种矛盾,光是财政支出这一块,朝廷矛盾重重,贪官富得流油,却个个哭穷,朝廷国库空虚,拿不出钱来。

加上鸦片的摧残,白银外流,中国的经济增长缓慢。想要购买西方的武器装备,当时的赋税明显支撑不了,这种小农经济赋税,只能让平民过上小康生活。想要发展更大的经济,还得依赖工业和商业的赋税,这些才是国家收入的主要大部分。清朝鸦片战争后,不断的战争和冲突,导致花费的银两更多。而这些钱,最后还是落到农民身上,到清朝末年,税收非常的乱,许多百姓无法活下去,为了生存,要不流亡海外,要不躲进深山老林中。
而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为了筹集军饷,清朝的财政日益恶化,拿不出这些钱,只能征收其他的税,比如制定一种新税:厘金制。但这个赋税制度没有完善,带来了各种弊端,加速了清王朝的财政危机,灭亡的更快。此时的清朝,无法管控财政的泛滥,导致赋税成灾,受益的往往是当官的,被压榨的还是普通百姓。赋税制度的泛滥,加剧清朝的衰落,也助推清朝的灭亡。

五:结语
不止是清朝,每个朝代末年,赋税制度的泛滥,都会引起各种问题,如果有农民起义运动,一般都赋税有关。关于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那可是非常之多的。当一个王朝的赋税呈衰落、泛滥之时,也就是王朝衰落之时,税银收不上来,那么就会引起财政危机,为了度过危机,朝廷肯定会下大力度去收,最终只会引起官逼民反的结局。由此引发了赋税推动王朝的衰落之路,最终实现了朝代更替的局面。而赋税的利明显是大于弊的,但它还是会成为一个朝代灭亡的隐患,超过它的平衡值,就会引发各种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