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歷史上關於人性善惡衆說紛紜,但人的本性是不能簡單地用性善論和性惡論來概括的。那麼,人是否是一張白紙,任由環境和他人書寫呢?當然不是,通過我們的經驗可以證明,我們可以自主做出自己的選擇。

人性,我們可以拿汽車來做比喻:有不斷湧動的能源來給我們提供驅動力,這能源,弗洛伊德稱之爲本能,本能並無善惡,就像汽油一樣,誰也不能到加油站跟老闆說:“來,給我加一百塊‘善’的汽油!”而汽車的外殼就是我們的軀體和臉面;駕駛汽車,決定汽車快慢和方向的,則是我們的意識。只要有驅動力,我的方向我做主!

因而,決定善惡的,是自己的意識,是我們的自己的選擇。正如同王陽明“四句教”的前兩句:“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要成爲什麼樣的人是自己的選擇,在自己的一念之間。如有的立志做個君子,有的鑽營於利益獲得成爲小人,有的聽從自己的惡欲成爲壞人,有的安於生活的苟且成爲普通人,不同的選擇就會區分出不同的人。

人性,既可以是環境起主要作用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這是儒家所提倡的教化,看重的也就是環境和榜樣的作用;人性也可以是自主反省下的“出淤泥而不染”,如“君子惡居下流”,自潔於俗世,不與惡俗同流合污。

善惡的決定權在自己身上,打算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是人生最重要的事,這也是儒家非常重視“立志”的主要原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