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樞密院到國王內閣


帶你瞭解西方政治制度的起源:內閣與兩黨制​在斯圖亞特王朝復辟之後,爲了處理紛繁複雜的事務,成立了一系列的樞密委員會,1617年爲了處理與西班牙的聯姻問題,成立了外交委員會,這時的外交委員會還是非正式,非公開的,在查理二世的時候,外交委員會開始正常化,除了傳統的外交,開始召集議會,徵收賦稅,徵召軍隊,取代了樞密院的工作職能。

這時的外交委員會,多以祕密的形式召開,被人稱作密室會議或內閣會議,他的存在並沒有合法,依附與國王而存在,與議會沒有關係。

威廉老是在外面打仗,就委託瑪麗召開內閣會議,瑪麗死後,內閣會議作爲一種程序就堅持了下來,無論國王在於不在,都會準時召開。
帶你瞭解西方政治制度的起源:內閣與兩黨制

內閣會議的獨立

隨着王權的衰落,議會的崛起,議會規定,只有議員才能進入內閣。
帶你瞭解西方政治制度的起源:內閣與兩黨制

安妮女王當政時期,由於安妮女王體弱多病,而且優柔寡斷,跟女王開會什麼都決定不了,後來內閣就先由財政大臣把大家召集起來,形成一個方案,然後交給女王批准,後來女王乾脆就不參加內閣會議了,女王又成了內閣的橡皮圖章。內閣就作爲一個正式的公開的機構存在了下來,掌握國家的內政外交大權。

託利黨與輝格黨

託利黨是什麼呢?是土地貴族,他喜歡封建王權,與之配套的國教,比如對法戰爭,喜歡登陸法國去搶土地。

輝格黨是什麼呢?是資本家喜歡議會與君主立憲制,傾向宗教自由,比如對法戰爭,喜歡打海戰,去搶貿易港口,與殖民地。
帶你瞭解西方政治制度的起源:內閣與兩黨制

兩黨制

在內閣形成以後,雙方矛盾的焦點,從爭奪議會,到爭奪內閣。他們通過競選交替控制內閣的方式就是兩黨制,一個政黨執政,另一個就叫在野黨,其主要作用就是對站在臺上的那個肆意詆譭與謾罵,促使其下臺,因此能夠對執政黨形成強大的監督作用。

英國史48 大英第一帝國3 內閣的形成與兩黨制

在安妮女王時期,託利黨執政時期,輝格黨大選在議會佔據多數席位,內閣與議會開始扯皮,議會的決意內閣不執行,內閣的提議議會不通過,國家陷入癱瘓,後來安妮即使調整,增加內閣中輝格黨的數量,使其控制內閣,後來演變成,在議會選舉中的多數派,出面組閣,避免了國家的內耗。
帶你瞭解西方政治制度的起源:內閣與兩黨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