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是虛幻還是詭異?千人有千解——觀復貓鑽進古畫說文化之《骷髏幻戲圖》

這是一張數百年間被無數人解構但始終是謎的一幅畫,或者很多美術作品都有着這樣令人琢磨不透的含義,但這幅畫應該是其中的佼佼者。“詭異”是被用來形容這幅畫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個詞。

南宋 《骷髏幻戲圖》 李嵩繪

故宮博物院藏

畫面中心是一個頭戴裹巾子的大骷髏,他手裏提了一個小骷髏坐於地上呈遊戲狀。小骷髏爲當時市井風俗的懸絲傀儡,單腳着地,兩臂做招手狀,對面一小兒,昂首伸臂,二者相互對應。小兒身後有一婦人,做阻攔狀,對於這一組人物的關係一說爲姐弟,一說爲母子。大骷髏身後一對正在哺乳的母子。

本期《觀復貓——鑽進古畫說文化之骷髏幻戲圖》由令狐瞳和令狐花母女爲大家演繹。

令狐媽媽略顯焦急地阻攔前面的令狐花,而小花被懸絲傀儡所吸引,好奇心驅使着她伸爪去抓,這樣的小孩子沒有什麼恐懼之心,對於一切事物充滿興趣。

相關知識

01 絞胎捧盒

右側:絞胎捧盒 北宋 觀復博物館藏

畫面傢什擔子中有一個北宋時期的絞胎捧盒。絞胎通常用兩種不一樣顏色的胎土攪在一起做紋飾。有點像做麪食,先是揉麪,然後像做餃子那樣一個一個切成劑子,再把劑子一個一個排列出來。中間填有其他胎土,可以看出花紋是自然形成的,每個都不一樣,絞胎器物紋飾千變萬化,精美自然。這種絞胎器物在唐代非常流行,一直影響到宋代乃至金元時期。

02 醬釉盞託

耀州窯醬釉盞託

北宋 觀復博物館藏

在畫面中位於

傢什擔子最前方

此盞託在觀復博物館收藏有一對。

託的第一個功能就是防燙。中國人講究喝熱茶,所以杯子一般都很燙,有一個託就可以避免這個問題。第二個功能是禮儀,裸手拿杯的時候顯得比較隨意,而加上一個託就會比較莊重,雙手執拿杯子表示對對方以及對自己的一種敬意。

該圖就是將盞放置在盞託上時的樣子。顯得更加莊重,博物館中的展品多用一個展託高高托起,同樣有莊重的意味。

03 玉壺春瓶

傢什擔子旁地面上放置着一個黑釉玉壺春瓶。

唐代司空圖《詩品·典雅》有“玉壺買春,賞雨茆(máo)屋;座中佳士,左右修竹”之句,從唐代起人們就以“春”字代酒。玉壺春瓶定型於宋代,早期爲酒具其後逐漸向陳設器轉變。它是中國瓷器造型的典型器物。

黑釉玉壺春瓶

金代 觀復博物藏

有酒具,有茶具,再加上擔子中的一盤小魚乾,宋代喵的生活還真是不錯呢!

04 兩位婦人

畫面中兩位婦人身穿小袖對襟旋襖、長裙。宋代婦女的襦、襖都比較短小,顏色多以紅、紫爲主,黃者次之。正在哺乳的母親盤膝而坐、懷抱嬰孩面露慈愛。而畫面右側的令狐媽媽則希望能阻攔前面的令狐花不被誘惑。

05 頑童

原畫中頑童身穿交領短衣,鵓(bó)角髮式。《宋史·五行志》載:宋理宗朝時,童孩削髮,必留象大錢大一些的頭髮,於頭頂左,名之曰:“偏頂”。令狐花演繹的頑童完全被懸絲傀儡吸引,開心地伸出右前爪張開嘴巴,充滿童真。

06 大骷髏

大骷髏應爲懸絲傀儡藝人。按照宋代制度,差吏和小商人都只許穿黑白衣。

他頭戴裹巾子、穿衫、半長褲,盤膝坐於地上,手提懸絲傀儡。

07 懸絲傀儡

由於都市發展,南宋時的手藝人各有專門行業,區分極細,專爲安撫當時集中於臨安的軍士或供市民娛樂,有四城分設的大娛樂場瓦舍。平民聚居的街市坊巷,有各種手藝人小商販。專爲小孩子而準備的商品玩具和娛樂項目也有許多種。傀儡子和影戲,都是兒童所歡迎的,當時的傀儡有許多種,如提線傀儡、藥發傀儡等(藥發傀儡:以火藥帶動木偶表演)

兩宋手工業和商業經濟的發展使都市日益繁華,社會生活更加豐富,與此同時許多畫家將視線轉向世俗社會的各種場景和風俗上。

元代的黃公望、王玄真題寫的小令《醉太平》是現存關於該圖所描繪內容的最早文字記載:沒半點皮和肉,有一擔苦和愁。傀儡兒還將絲線抽,弄一個小樣子把冤家逗。識破個羞哪不羞?呆兀自五里單堠。原畫背景中土臺上的“五里”二字,暗示生死相近,如同城郊相望。

人生如夢亦如幻,畫面中剛出生的嬰孩與象徵逝去的骷髏對觀者的衝擊力極強,青春枯骨瞬息之間,畫中人神情全無恐懼,似乎又與觀畫者內心的波瀾形成對比。在觀復貓版的《骷髏幻戲圖》中,我們請到了令狐母女,人會逝去,貓同樣也會迴歸喵星,外界的誘惑極大但冥冥中有母親的庇佑和指導,小花會健康活潑地成長,雖然有坎坷,但都是生命的饋贈,以一顆平常心去迎接每一天的生活。

今日清明

我們送上這樣一幅畫

懷念逝者的同時願大家珍惜每一天

正如我們開篇所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幅自己理解的《骷髏幻戲圖》,所謂千人千解。不知道大家的理解又是怎樣的呢?我們留言區見。

插畫:觀復檀仁

文案編輯:觀復江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