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顯而易見,能夠形成逆境創傷經驗的是來自於第三類,由於童年身體長期開啓惡性壓力反應,會阻礙大腦和其他器官系統的發育,即使長大成人,也必須承擔罹患相關疾病和心理障礙的風險。▲童年逆境經驗源於壓力反應系統失調。

心理學只知道原生家庭麼?童年逆境經驗,再給你更具體的解釋!

38歲的秦先生,無不良嗜好並且喜愛運動,在某天一覺醒來,突然右側身體中風癱瘓;

28歲的職場新秀王小姐,在過去兩年的時間一直遭受重度抑鬱症的困擾;

7歲男孩軒軒經常被哮喘、溼疹等疾病折磨,同時表現出ADHD(注意缺陷多動症)症狀;

他們三人都擁有一個共同的致病因子。

秦先生中風的幾率,是沒有這個因子的人2倍以上;王小姐遭遇抑鬱症的幾率是普通人羣的4.6倍;而同樣軒軒罹患哮喘的幾率也是該年齡階段普通人羣的3.9倍。

這個隱祕威脅因子作爲一種無形的力量悄悄改變着他們的心血管系統、免疫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甚至會改變基因。

那麼,這個危險因子到底是什麼呢?

答案是:童年逆境經驗(Childhood Adversity)

事實是,秦先生從小被父母暴力對待;王小姐在四歲時遇到性侵害;軒軒從小寄人籬下,經常變更照看人。

1

童年的傷痛一直與我們同在

大多數人只知道,小時候有過不好的經歷會影響一個人的性格、情緒和行爲方式,會讓個體在心理層面受到衝擊,但是很少會聯想到這些糟糕的經歷會與軀體症狀,如中風、哮喘、心臟病或癌症有關聯。

去年年終時,我的諮詢師同事總結了她的2018年心理學書單,其中有一本叫做《深井效應》,作者將童年創傷與成年身體疾病之間聯繫了起來,並呼籲兒科醫學直面創傷的預防和治療

這本書提出了這樣一種觀點:

童年逆境經驗類似是一口水井裏的有毒物質,人們飲用該井中的水後會出現各種腹瀉、嘔吐等症狀,如果單純通過服用抗生素去解決,症狀會暫時緩解,但由於深井中的有毒物質並沒有消除,這種治療只是治標不治本,將永遠無法治癒疾病。

比如,很多注意力無法集中、坐不住、愛動的孩子被認爲是ADHD(注意缺陷多動症),然後通過服用治療ADHD的藥物,卻沒有從根源上去糾正其錯誤的親子互動模式、父母關係失衡等問題,孩子的行爲問題是無法得到根除的。

所以,我與這本書中的作者觀點一致,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童年的傷一直與我們同在,並且有可能爲後來的人生埋下危險的種子。

心理學只知道原生家庭麼?童年逆境經驗,再給你更具體的解釋!

▲童年逆境經驗留下了無可抹去的痕跡。

童年逆境經驗已經發生,印刻在生命當中,難道我們只能聽之受之,無可奈何了麼?

當然不是,當了解童年逆境經驗是怎麼形成的時候,就是機會到來之時。

事實上,童年的傷起源於對壓力反應的習得。

壓力作爲人類從古至今一種永恆的存在,我們都身有體會;身體的壓力反應系統進化至今,已經成爲了必不可少的生活成分。

我用一種最簡單的方法來解釋壓力反應系統是如何這樣工作的:你在森林遇到一隻熊,大腦會立即傳遞信號給腎上腺,由它來釋放激素(皮質醇),從而促使植物神經系統發生變化——心臟狂跳、瞳孔放大、呼吸急促——這時候你的反應可能是戰鬥、逃跑、靜止反應中的任何一種。

當壓力情境解除後,壓力反應系統便通過自身的回饋抑制的調控功能來關閉壓力反應,適時恢復至正常水平。

換句話說,壓力反應系統並不神祕,和其他生物化學系統一樣,重點是平衡,如果系統內零件缺損或者功能失靈,會使整個機體一直浸泡在壓力應激的狀態下,而出現功能失調。

心理學只知道原生家庭麼?童年逆境經驗,再給你更具體的解釋!

▲童年逆境經驗源於壓力反應系統失調。

2

痛苦、災難、困難都是人生的一部分

我們都很清楚,痛苦、災難、困難都是人生的一部分,想去避免童年逆境傷害,那是不是意味着不能遭遇任何壓力呢?

肯定不是,並且也做不到。

客觀來說,壓力並非一無是處,個體成長過程,壓力的存在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我把壓力反應劃分爲三類:

良性壓力反應:身體正常的壓力反應,也是孩童健康發育所必須的身體機能;

可容忍的壓力反應:指一個人遭遇的更嚴重、更長久的困境,比如失去親人、遭遇自然災害、重傷等。在童年期,如果身邊有成年人幫助經歷者適應變化,將不會受負面影響;

惡性壓力反應:當個人童年面對強烈、頻繁或長期的負面經歷,又沒有成人支持時,身體產生的不良反應。

顯而易見,能夠形成逆境創傷經驗的是來自於第三類,由於童年身體長期開啓惡性壓力反應,會阻礙大腦和其他器官系統的發育,即使長大成人,也必須承擔罹患相關疾病和心理障礙的風險。

格外需要警惕的是,當童年逆境經驗越多,壓力反應系統就需要越頻繁開啓,那麼第二類可容忍的壓力反應也有可能轉化爲惡性壓力反應。

心理學只知道原生家庭麼?童年逆境經驗,再給你更具體的解釋!

▲如果壓力反應在個體童年期反覆出現,那麼勢必引起該個體的壓力反應系統失調。

據童年逆境研究人員提供的資料顯示,惡性壓力事件無一不是與童年生活環境及家庭關係息息相關,這些負面事件包括:

  • 情感虐待(一再發生)
  • 肢體虐待(一再發生)
  • 性虐待(曾經發生)
  • 肢體忽視
  • 情感忽視
  • 父母離異或分居
  • 母親遭受暴力對待
  • 家中有心理疾病者
  • 家中有濫用藥物者
  • 家人入獄

有研究表明,如果童年期個體遭遇上述惡性壓力事件數量在4項以上,就需要警惕演變爲童年逆境經驗。

最後,我想引用心理學大師阿爾弗雷德·阿德勒一句名言來結束這個話題: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充其一生都要去治癒童年

關於機構

大午心理是河南專業的心理教育公司,只做正統心理技術的傳播.

以有趣、有效、有用的心理知識來幫助每位朋友。目前已受到了衆多企事業單位的認可與支持。如您有相關困惑、業務需求,可直接聯繫我們。

心理學只知道原生家庭麼?童年逆境經驗,再給你更具體的解釋!

預約微信:dawuxinli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