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巴格丹——香格里拉的傳奇

“我要去茶馬古道,一路上我沒有馬騎,但父母給我的雙腳就是我的馬。我活着的時候,我的心、我的骨頭,都是純白的;我不在了,我的骨頭、我的靈魂、我的身體,都隨風而散了……”扎巴格丹無數次唱起父親那一輩馬幫人在古老的茶馬古道上傳唱的歌兒。茶馬古道,成了他人生的關鍵詞。

扎巴格丹——香格里拉的傳奇

生於印度,9歲入寺當喇嘛,16歲隨父親回到故土香格里拉,17歲讀小學一年級,千辛萬苦考上公務員後又辭職下海,出國留學,回香格里拉開旅行社、茶馬古道主題民宿——阿若康巴,辦文化中心……人們總說,扎巴就是香格里拉的一個傳奇。在麗江慶雲村一個寧靜冬日的下午,我們就着一壺印度奶茶傾聽他的傳奇。

回到香格里拉

扎巴自小生活在印度,那時沒有電視,每天晚上父親仁青品措都會給他講述家鄉香格里拉、茶馬古道的故事,唱家鄉的歌。那個有着雪山草原、遍地野花、犛牛成羣的香格里拉在他心裏深深紮了根。

扎巴10來歲的時候,家裏接到了來自香格里拉的家書。一封封信件訴說着姐姐對父親的思念,那時父女倆已經整整30年沒有對方的音訊了。父親一直很思念故土,就毅然帶着他回家。奔波了整整3個月,他們纔看到了納帕海。“兒子,看看,我們的家鄉到了!”那時是8、9月份,看着美如仙境的香格里拉,扎巴和父親都激動得淚流滿面。

扎巴格丹——香格里拉的傳奇

扎巴會藏語和印度語以及一些英語,但不會說漢語,17歲時,他在當地小學讀一年級。課間操,高大的扎巴和一年級的小朋友站在一起,每每想起那尷尬又逗趣的一幕,扎巴笑得特別開心。他還教大家玩印度的彈子棋,特別受歡迎,小朋友都爭着和他講話,喊他大哥哥,一年多的時間扎巴就學會了漢語。

父親樸素的生活哲學

通過努力,扎巴考上了公務員,他還上黨校讀了兩年書,被派到沿海考察學習。這一切,讓家人很欣慰。順境或逆境,父親一直用他樸素的生活哲學影響着扎巴。

扎巴格丹——香格里拉的傳奇

香格里拉的冬天,氣溫極低,早上洗臉都要用暖水瓶加些熱水,父親看了不以爲然。“他讓我用冷水洗臉,不要生活得太舒服。他那個年代他經歷了許多起伏,他害怕有一天困難來臨,沒有辦法面對,會精神奔潰。”

公務員的生活,扎巴自己並不喜歡。“那不是我的生活方式。”於是,他辭了職,在香格里拉給外國人當導遊,這個決定讓非常疼愛他的姐姐十分生氣。“她覺得我是不是瘋了,整整一個星期不跟我說話。”

扎巴格丹——香格里拉的傳奇

找他當導遊的外國人越來越多,他賺到的錢比以前的工資多得多。扎巴開始給來到香格里拉的外國人當導遊。他還專門去尼泊爾系統地學習了徒步旅行,對旅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扎巴帶外國人去高山牧場、去森林深處,去打酥油,看當地人建木頭房子。找他當導遊的外國人越來越多,他賺到的錢比以前的工資多得多。“我父親沒有讀過多少書,但他思維方式很開闊,他說‘兒子,不要怕沒有喫的,皮帶緊一下,照樣幹事情。’”

扎巴格丹——香格里拉的傳奇

扎巴身上與生俱來的熱情感染了這些外國朋友,臨走時,他們問扎巴想不想出國留學?“我不敢想,又沒錢,英語也不太好。他們說不用擔心,你的服務已經非常非常棒了,你是最適合的。”在這些朋友的幫助之下,扎巴申請到獎學金,前往奧地利留學。

留學奧地利

在奧地利,扎巴和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如癡如醉地學習旅遊和飯店管理的知識。儘管有全額獎學金,每個月還有一些生活補貼,但當地物價很貴,每到週末,沒有錢的他們只能待在宿舍。

扎巴格丹——香格里拉的傳奇

扎巴說他很幸運,很多朋友會在週末驅車來見他。有的甚至會拉着整整一車衣服送給他。他又把這些衣服分給來自非洲、巴基斯坦的同學。有的朋友還給他介紹兼職,薪水給得特別高。

香格里拉的祕密

回國後,扎巴一時間不知道接下來要做什麼,他就給美國的一個好朋友發電子郵件。那個美國朋友很好奇香格里拉的木結構房子。“他說你們的房子怎麼一個釘子都沒有?”

這個美國人尤其喜歡和木匠們在一起。木匠們一邊幹着沉重的活計,卻一邊唱歌,一邊大笑,那種狀態讓人羨慕不已。“扎巴,你們村裏那些人,很多人連鞋子都沒有,襪子上都通着洞,但家家都活得很開心。你看我們,什麼都有了,但我們活得很緊張。看到你們這樣的幸福,這是我們人生的一個大轉彎。”扎巴說,很多外國朋友都從香格里拉找到了很有價值的東西,人生也發生很大的變化。

扎巴格丹——香格里拉的傳奇

得知扎巴想繼續學習,美國朋友特別高興,很快就幫忙申請好學校,扎巴又前往美國學習小企業管理,也學音樂、文化。

在美國的8個月,扎巴卻喫盡了苦頭。課程對於他而言非常艱深,他的很多同學都是大學畢業,有的甚至工作了幾年,基礎都非常好。每次他被問到看過什麼書,他很尷尬,那些書他壓根沒聽過。堅持了3、4個月,扎巴果斷放棄了,他每天自己去圖書館學習,爲了省錢,每天早上都自己做藏包子、炒麪、印度粑粑當午飯。

在美國講香格里拉的故事

在圖書館,扎巴找到很多美國旅行社的信息,他挨個發郵件,告訴他們香格里拉的信息。扎巴說:“每一家都激動得不得了,怎麼突然來了一個會說英語的香格里拉人。他們認爲香格里拉是一個一生必須要去的地方,去了能改變人生的地方。他們有問不完的問題,我的生活開始變得很豐富,我給他們講香格里拉,講我父親的故事。”

扎巴格丹——香格里拉的傳奇

回到香格里拉,扎巴馬上接到了很多國外的旅行團。他成立了自己的旅行社,教導遊英語,教他們如何徒步、騎馬、選址、搭帳篷、爲客人準備咖啡、食物…… 扎巴說,一個5、6個人的旅行團,要用上16匹馬,也帶動了當地的經濟。

“我們推出的徒步旅行、生態旅行很受歡迎,成了外國人的一種生活方式。他們說我們的服務很有制度,堪稱五星級。”扎巴說,當時生意好的讓人不敢置信,導遊根本不夠,很多導遊剛送完一個團,馬上要帶另一個團,很多導遊跟他說的最多的話就是“能不能讓我休息一下”?

父親的尼倉

扎巴說,父親是茶馬古道上馬幫裏的拉多(拉多要打雜,幹最苦的活)。父親和每一個馬幫裏的人一樣,終極夢想是金達(佈施者)。只有經過拉多(嚮導),哲奔(馬鍋頭),聰奔(商頭)歷練的馬幫人才有資格去追逐和實現金達夢。金達心甘情願把自己的利益所得回饋給社會,幫助別人,不分等級。

扎巴格丹——香格里拉的傳奇

父親給扎巴講了很多當年的馬幫的故事。馬幫常年奔波在茶馬古道上,一路上充滿艱難困苦,馬幫人很勇敢,能喫苦,很能堅持,也更明白要相互幫助,他們敬畏祖先,敬畏自然,講究誠信老實,懂得感恩,他們修路、建橋,回報社會。

扎巴對尼倉(茶馬古道上的驛站)的印象特別深刻。父親告訴他,馬幫與尼倉之間相互信任相互依存,親如兄弟。尼倉會像招呼親人一樣對待馬幫,爲馬幫提供最熱情的招待,最可靠最有用的信息。馬幫住的長、住的短,那不是尼倉的人考慮的,他們考慮的是天氣路況,是否會有雪崩、土匪等等。

扎巴格丹——香格里拉的傳奇

扎巴的“阿若康巴”

從2010年起,扎巴在故鄉的茶馬古道上先後建立了他心中的尼倉——位於香格里拉的阿若康巴 •南索達莊園和位於麗江的阿若康巴 •慶雲莊園。“阿若康巴,是彼時茶馬古道上馬幫人和旅者最耳熟能詳的一句問候,意思是:來吧!朋友!我作爲一個馬幫後人,這也是我懷着對父輩的一種敬仰,對茶馬古道馬幫文化的一種繼承和延續。”

扎巴格丹——香格里拉的傳奇

扎巴格丹——香格里拉的傳奇

扎巴格丹——香格里拉的傳奇

扎巴說:“兩家阿若康巴,一個是香格里拉藏式貴族風,能看到雪山、寺廟,一個是納西文化,四合院,院裏有水,周圍是田園、樹林,像從樹林里長出來的一樣。不管以後再建在哪裏,每一個都會追求寧靜,要讓人靜下來。每一家都融入當地的特色,結合當地的建築、文化、藝術、地形地貌等等。”

扎巴格丹——香格里拉的傳奇

阿若康巴 •南索達莊園位於香格里拉古城中心,而阿若康巴 •慶雲莊園選址在麗江束河古鎮旁邊的慶雲村。很多人不理解爲何選在這裏。扎巴說,當年他在麗江其實看了很多地方,到了慶雲村,那裏住着一個70多歲的美國老奶奶,院子裏種滿瓜果蔬菜。兩人交談了很久,即將回國的老奶奶希望他能將這裏打造成爲一個很好的地方。當時扎巴就深深地喜歡上慶雲村。

“選地點,自己喜歡最重要,自己選了,一定會堅持做下去。”扎巴正打算在大理、維西、拉薩等地四處看,在不就的將來,在古老的茶馬古道上會看到更多的“阿若康巴”。

守護自己的文化

9歲時,扎巴進寺廟開始了7年的喇嘛修行。“我在寺廟裏學到很多,要做一個誠實的人,敬畏老師、父母、前輩,敬畏環境、文化,學會謙卑。”扎巴感慨,他在那裏修得了很好的心態,很容易滿足。

2006年,扎巴拿出60萬,在香格里拉修建了唐卡文化中心。他請來老師,給年輕人提供喫住,讓他們學習藏文、民族文化、畫唐卡,他希望讓年輕人懂得自己的傳統文化。

扎巴格丹——香格里拉的傳奇

扎巴格丹——香格里拉的傳奇

很多朋友笑他:“你不會算賬嗎?唐卡賣不出去,你這個投資是失敗的。”對於扎巴而言,這是一個關乎文化傳承的平臺,而不是一個投資。“好多年輕人不在乎文化,也沒時間去關注。他們覺得自己的文化落後,看不起自己的文化。今天我們有好的生活,也是前一輩努力的結果。年輕人需要我們,這是我們的責任。”扎巴爲很多年輕人提供各種各樣的機會,他給村民們提供獎學金去讀書、去學技術。

而今,扎巴的兩個莊園裏,不少客人直奔唐卡而來,他們畫唐卡、做瑜伽、禪修,學習豐富的文化藝術。“開始的信念很重要,如果一開始就爲錢,不賺錢就不會做了。下決心堅持做下去,纔會有成就感。”

發現你自己

每次被問到他最喜歡做的事情,扎巴總是毫不遲疑的回答:當導遊。他總是鼓勵朋友每年都去山裏徒步一兩次。“生活那麼煩躁,旅遊,就是尋找平衡自己的思想、壓力的地方。”當導遊那些年,扎巴每次都隨身帶着本子,寫了厚厚的一本藏文詩,他記錄一路上看到的風景,聽到的故事。

扎巴格丹——香格里拉的傳奇

扎巴夫婦

扎巴格丹——香格里拉的傳奇

“在城市裏,大家關注的是開了什麼車,去了哪個餐廳。在大自然裏,你只用看大自然的美麗。你看那漂亮的樹,它需要風、陽光、土壤、水分等等,才變成一棵樹。樹好比自己,自己的人生裏,這個社會給了我們很多,我們也要感恩。”

扎巴說,當導遊就會接觸到大量來自世界各個地方的人,不同的文化相遇,你才更懂得自己的文化的重要性。“不管是做民宿還是旅遊,最終是發現你自己,當你發現自己的好的時候,客人也會高興,事情會很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