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圆明园遗址公园”可以订阅哦!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 /

立秋三候

凉风至

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

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

白露

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

寒蝉鸣

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

立秋诗词

《立秋》

唐  刘言史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立秋》

宋  方岳

秋日寻诗独自行,藕花香冷水风情。

一凉转觉诗难做,付与梧桐夜雨声。 /

立秋习俗

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

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清时人们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为的是清除暑气、避免痢疾。 /

立秋养生

立秋由于盛夏余热未消,秋阳肆虐,特别是在立秋前后,很多地区仍处于炎热之中,故素有“秋老虎”之称`。早晚凉爽,白天闷热,人易倦怠、乏力,清热消暑要继续,但相对炎夏要有变化。气象资料表明,炎热的气候往往要延续到九月的中下旬,天气才真正能凉爽起来。

润肺柔肝

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燥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产生疾病。因此,需要润燥、养阴、润肺。可适当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润食品,益胃生津,有益健康。另外,肺盛之时易影响肝,而肝主情志,疏泄气血,人们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等表现,可通过养阴、柔肝、疏解等方法调理。

养阴清燥

秋燥症主要靠预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浆,多吃些萝卜、莲藕、荸荠、梨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少食或不食辣椒、葱、姜、蒜、胡椒等燥热之品,少吃油炸、肥腻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状。

[摄影]

李 泮 池

安     妮

[编辑]

赵     磊

微信号:yuanmingyuanpark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