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当中有很多都是思乡诗,从最简单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开始,在我们年龄很小的时候,内心就已经扎下了思乡的根。所以当后来的我们接触了更多的思乡古诗词之后,再加上我们自己距离家乡越来越远,这种思乡情也就表现得更加浓厚。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人无论长大后走到哪里,距离家乡多么遥远,在他的内心深处,你认为故乡保留着一份最简单的纯真。这种情感,来源于儿时的记忆,来源于对那方水土的怀念,也更来源于对故乡人那熟悉口音的归属感。

这种情感,即便是旷达的苏轼也不曾逃脱。我们今天所说到的这首宋词,就写出了苏轼收到家书难耐思乡情的心理感受,由此产生的60字宋词写出苏轼有家难回的无奈。且看:

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

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白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

这首宋词的题目是《蝶恋花·京口得乡书》,显然写的就是苏轼收到家书时的感受。尤其下片中的“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在诗人们最经常伤春的季节里,在被贬之地收到家书,却因为在任上有家不能回,词人的内心何等哀伤!

开篇写词人看到的雨后景色之美,“雨后春容清更丽”,春雨是最肥的,最能滋润万物生长,所以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之后,景色到处都是青翠之美。但是在这样的季节里,词人的内心却充满悲伤,“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这样美丽的季节里,只有那远离故乡之人的愁绪最为悲伤。

这样美丽的景色和诗人的感伤形成了鲜明对比,也更赋予了这首词更丰富的情感内涵。接下来依然写美丽春景,“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此地山水皆是美丽画卷,但是苏轼的内心却暗自哀伤:此地虽美,但终究不是故乡啊!

下片是集中抒情的,展现词人内心的乡愁之思。“一纸乡书来万里”,苏轼老家在今天的四川眉山,当时的苏轼在北固山,也就是今天的江苏镇江之北,一封家书途经万里到了苏轼手中,拆开时自然感觉到情感复杂。再看家书的内容呢,“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家书的内容就是,年年说过去,那究竟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回来?

想到故乡,想到自己今日的境遇,苏轼的内心更加悲伤,只能“白首送春拚一醉”,只能是借酒浇愁。酒能麻痹人的神经,但是思乡情却丝毫没有减弱,只换来了满脸思乡泪水。抬起头来,正好迎着满院春风,“东风吹破千行泪”,春风拂过,满脸泪痕。

苏轼当时虽然被贬在杭州任上,但是身为宦游人,还是不能随意离开告假回乡的。自己的仕途如此不顺,还远离故乡,有家难归,实在是太让人感受到悲伤了。虽然苏轼向来旷达,“一蓑烟雨任平生”,但是真正触及了内心深处,他的情感一样的婉约丰富,一样的深情,一样的充满哀婉。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