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伊朗繼承了巴列維王朝的工業體系後,自身又進行了完善和發展,目前已經成爲中東地區除了以色列和土耳其之外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但不得不承認伊朗始終還只是一個石油國家,石油出口對其國民經濟起着生死攸關的作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方面從5月2日以來對伊朗實施的石油禁運對於伊朗的打擊是巨大的,除了經濟制裁手段,美軍還派遣了林肯號航母站隊前往波斯灣,封鎖伊朗石油對外走私的海上渠道。

這樣一來,伊朗的石油出口眼見就要降低到0,歐洲、俄國等2015年核協議的締約國家現在也無能爲力。自去年5月美國撕毀核協議之後,伊朗經濟已經開始不斷下滑,伊朗貨幣貶值已經接近70%,而現在制裁的加劇更讓伊朗經濟瀕臨崩潰。在這樣的情況下,外界普遍認爲波斯灣的戰爭風險增加,而美國則認爲,這樣可以促成伊朗內部發生變革。

不過以伊朗目前所能看到的狀態來說,變革確實在悄悄發生,但是卻不是美國希望的那樣。美聯社認爲伊朗被制裁之後,將會出現十幾萬人事業,但目前伊朗國內的民衆工作情緒卻非常高漲,儘管很多人的薪水已經降低到了是非低廉的水平,但是他們認爲這是一場經濟領域的戰鬥。伊朗工人們大多數年輕時都曾經參軍,他們清醒的認識到國家現在到了需要奉獻的時刻,因此工作更加努力,伊朗媒體稱,過去一個月伊朗鋼鐵生產總量提升了20%。

另一方面,伊朗科學家和技術工人正在想方設法提升國民經濟中工業製品的比重,尤其是槍支彈藥和重武器的生產,一方面他們爲了能夠防禦未來可能來自美國的強大軍事壓力,另一方面,這些武器作爲工業製成品可以向鄰國出口,尤其是一些重武器,受到了阿富汗塔利班的歡迎。50多歲的槍支機械廠工人哈比卜拉稱,伊朗已經不是第一次被制裁了,從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曾經歷過比今天還嚴厲的制裁。

由於美軍航母看守波斯灣,現在伊朗石油政府出口的難度非常大,伊拉克庫爾德人媒體稱,現在伊朗和伊拉克邊境每天都有數千輛摩托車,這些人是向鄰國走私石油製成品的。在伊朗周圍,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國都需要石油,而伊拉克雖然石油資源豐富,但是這些年來煉油能力一直沒有恢復,因此此前長期進口伊朗的石油製成品。雖然這些石油屬於走私,伊朗政府不能夠直接獲益,卻依然能夠給伊朗創造大量的外匯收入,給伊朗的國民經濟止血。

伊朗確實遇到了嚴重的危機,但是正如伊朗工人所說,40年來伊朗90%以上的時間都處於被制裁的狀態,更有一小半的時間是處於戰爭的狀態,這個國家雖然不能說鐵板一塊,但總體上還是非常團結的,就算制裁更嚴厲也無濟於事。在過去兩伊戰爭時期,美國也曾經配合伊拉克封鎖伊朗,但事實上,最後伊拉克倒下了伊朗還堅挺。美國在經濟領域的制裁最終難以達到目的,反而因爲無故撕毀《伊核協議》而失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