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国家对战功赫赫的10位高级将领授予了元帅军衔,其中就有刘伯承,他不仅战功赫赫,受到毛主席的高度评价,而且还是十大元帅中最长寿的一位,刘伯承生于1892年,病逝于1986年,享年94岁。更为 难得的是,刘伯承的子女中,有4个成为了将军,令人敬佩。

刘伯承原名刘明昭,1892年出生于四川省开县赵家场,5岁时开始读书,12岁开始接受新式教育,但在他15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家道中落,刘伯承不得不辍学务农,小小的年纪就尝尽了人间的心酸冷暖。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刘伯承随机剪掉鞭子参加了革命,先后任司务长、排长、连长等职位。1926年刘伯承加入了共产党,被赋予“国民革命军川军各路总指挥”的重任,有力的支援了北伐战争。

抗日战争时,刘伯承担任八路军第129师师长,和邓小平一起奋战在太行山,有力的阻击了日军的侵略,两人的军队也被称为“刘邓大军”。他经常用“勇是男儿头上的桂冠”、“无角绵羊受欺压,有蛰的黄蜂不可侮”等话语来激发将士们的对敌斗争信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解放战争时,刘伯承担任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司令员,与邓小平一起在双堆集地区围歼黄维兵团,成为准海战役承前启后的关键一仗。

建国后,刘伯承受命在南京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为了把这所人民解放军第一个诸军兵种合成的高等学府建设好,刘伯承常常是“三更灯火五更鸡”,宵衣旰食,手不释卷。1986年10月7日刘伯承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94岁。刘伯承的一生不仅严于律己,而且教子有方,子女中出了4个将军。

长子刘太行:

刘太行1939年出生于太行山,因此取名为刘太行,母亲名叫汪荣华。1947年在邯郸行知学校学习,大学时就读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之后下放到基层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在空军雷达研究所工作15年。退休时为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空军少将,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刘太行从士兵到将军,一步一个脚印,走着自己的人生之路。

次子刘蒙:

刘蒙毕业于清华大学,后在军事院校深造,从事过科研工作,当过部队指挥员,军事外交官,联合国军事观察员,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芬兰和爱沙尼亚三军武官等。目前是少将军衔。

三子刘太迟1947年出生于重庆开县,曾任空军装备部副部长,空军少将军衔,2011年去世。次女刘弥群1944年出生于重庆开县,1968年24岁的刘弥群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1975年正式参军,任解放军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2001年晋升少将军衔,从此我人民空军的行列里有了第一位女将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