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氏盤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散氏盤,洋洋灑灑三五十一字,具有一種圓潤至上的審美觀念。這種圓潤而厚重的線條顯得敦厚而質樸,豐富而多彩。

《散氏盤》中具有自然韻趣的線條,所體現出來的“無意於佳”的韻致和經天緯地的線條組合,具有一種生命的活力。

在錄齋看來,將這種活力在拓片上完美地呈現出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晚清民國間全形拓大家周希丁做到了,在他勻淨蒼潤、濃淡相間的墨色之間,那些遠古的紋飾清晰可辨,銘文筆畫有秩,活靈活現

從書法的角度來看,拓片的手法、用紙、墨色與最後所呈現出來的效果都息息相關。周希丁此件散盤拓本,現藏國家圖書館。整體看似底紋斑駁,實則輕重恰到好處,將每一筆的起收筆細微處都體現得淋漓展現,讓我們能更準確地理解商周金文的氣質,厚而不滯,散而不亂,朴茂生動之氣瀰漫全篇。

吳昌碩一生臨摹石鼓文無數,今天錄齋卻要給大家展現幾件他臨摹的散盤(耐心翻到文末哦~),那線條的力量感、氣息的蒼茫、結構的生動,更勝石鼓。

散氏盤全形拓

接下來全部銘文單字大圖,細細欣賞吧~

周希丁(1891—1961)名康元,原名家瑞,字希丁、西丁,晚年別署墨盒、墨庵,齋堂名號石言館,江西金溪縣烏石村人。早年在宣武區琉璃廠開設古光閣古玩鋪,後從事古器物傳拓及文物保管、鑑定工作。畢生精於金石刻版及傳拓鐘鼎器,最善青銅器物全形拓,是繼馬起鳳、僧達受、李錦鴻之後,有着自己獨創風格和特點的全形拓大家。

吳昌碩臨散盤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