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中亞地圖,你會發現一個巧合:中亞五國的首都,包括哈薩克斯坦舊都阿拉木圖,都位於各國的邊境線上。

哈薩克斯坦舊都阿拉木圖,位於哈薩克斯坦與吉爾吉斯斯坦的邊境線上,往南約20公里就是吉爾吉斯斯坦。

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距離與哈薩克斯坦的邊境也就10公里。

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位於烏茲別克斯坦與哈薩克斯坦的邊境線上,塔什干城郊幾乎就挨着邊境線。

土庫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距離土庫曼斯坦與伊朗的邊界,約有10公里。

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別,距離烏茲別克斯坦三十多公里,算是比較遠的了。

這已經不能用巧合來形容了,五國之所以把國都各自的邊境上,都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的選擇(包括哈薩克斯坦在蘇聯時代以阿拉木圖爲首都)。

中亞幾個國家首都在邊境線上,和他們的地理環境是有關係的。土庫曼斯坦面積49萬平方公里,但80%的面積被沙漠覆蓋,在沙漠裏定都?土庫曼人肯定不願意。土庫曼斯坦的裏海沿岸地勢平坦,也沒有沙漠,但地理位置比較偏遠,首都只能放在中部。現在的首都阿什哈巴德,位於與伊朗交界的科佩特山脈以北,卡拉庫姆沙漠以南,卡拉庫姆運河從城中穿過,比較宜居。而且,沙俄時代,阿什哈巴德是外裏海鐵路線上的重要節點城市。久而久之,阿什哈巴德就成了土庫曼斯坦最大城市,人口100萬,佔全國總人口的五分之一多。所以,阿什哈巴德成爲土庫曼斯坦首都,是水到渠成的事。

烏茲別克斯坦的情況和土庫曼斯坦差不多。烏茲別克斯坦的地勢西低東高,西部沙漠較多。當然,最西部沒有沙漠,可烏茲別克斯坦人口主要集中在東部,首都太偏西不合適。烏茲別克斯坦地圖像一隻恐龍,面積近45萬平方公里。但是,烏國的“核心區域”,主要集中在這隻“恐龍”的“尾部”,包括塔什干和費爾幹納盆地。肥沃的費爾幹納盆地,大部分屬於烏茲別克斯坦。所以,爲了守住“恐龍尾部”,烏茲別克斯坦自然要“天子守國門”。而如果把首都放在交通相對不便的費爾幹納盆地,也不利於烏茲別克斯坦對西部的控制。塔什干正好處在兩者的連接部,定爲首都比較合適。

吉爾吉斯斯坦可稱得上是個高山國家。面積近20萬平方公里的吉爾吉斯斯坦,僅海拔三、四千米的地區,就佔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全境多高山,只有西北部和西南部有少量平原。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就位於西北部的平原,吉爾吉斯斯坦選擇首都的範圍並不大。

吉爾吉斯斯坦南邊的鄰居塔吉克斯坦,是個比吉爾吉斯斯坦更名副其實的高山國。塔吉克斯坦面積14.3萬平方公里,3000米以上高原佔全境一半,可耕地面積也就一萬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費爾幹納盆地西部,以及西南部的平原地帶。要論條件,費爾幹納盆地應該更好有一些,有河有湖(凱拉庫姆水庫),土地肥沃。不過,這裏夾在烏茲別克斯坦與吉爾吉斯斯坦之間,如果定都在這裏,進出不太方便。首都杜尚別位於西南地區,僅從安全角度考慮,這裏也比費爾幹納盆地更適合定都。

最後就是情況有點複雜的哈薩克斯坦了。

哈薩克斯坦的地勢同樣西低東高,中部是廣闊的平原。但是,哈薩克斯坦的舊都卻是位於東南部山區的阿拉木圖,這是爲何?簡而言之:哈薩克斯坦的“前身”哈薩克汗國,在1847年被沙俄滅亡。1867年,沙俄成立了土耳其斯坦總督區,首府塔什干。這個總督區轄區主要在今中亞南部,包括哈薩克斯坦南部。1864年10月,沙俄強行割佔清朝西北4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就包括阿拉木圖。

爲了更好的控制中亞,沙俄決定修建一條從塔什干經阿拉木圖再經巴爾瑙爾的鐵路,最終與西伯利亞鐵路連接起來。這條鐵路全稱是“土耳其斯坦——西伯利亞鐵路(簡稱土西鐵路)”,阿拉木圖是這條鐵路的重要節點城市,城市規模越來越大。1929年,蘇聯的哈薩克加盟國成立時,阿拉木圖很自然地就成爲哈薩克加盟國的首都(首府)。雖然阿拉木圖位於哈薩克加盟國東南部,對於蘇聯控制中亞東南部卻有非同尋常的戰略意義。

蘇聯結束後,哈薩克斯坦爲了控制中北部,決定把首都從東南部的阿拉木圖,遷至北部的阿斯塔納(今名努爾蘇丹)。

更多中亞歷史地理文章,請訂閱微信公號,地圖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