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房子裏住了20多個人”“太吵”……在以前,聊起羣租房,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居民反映的問題比較集中:人多、吵鬧、環境亂。

天津濱海新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綜治辦原負責人王建國坦言,開發區67%的就業人口爲“新市民”,羣租一直是社區出租房屋管理工作中的難題,也成了城市治理的重點。

羣租分散,靠挨家挨戶地檢查,根本忙不過來。怎麼辦?三大數據庫來幫忙。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兩會上強調,要創新社會治理體制。近年來,天津濱海新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地通過整合各部門資源、市民自願填報等方式建立人口基本情況大數據、公共行爲大數據和視頻行爲大數據等三大數據庫,通過強化智能化管理,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手段,快速精準確定羣租房的地點和人羣,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

整合公共行爲數據,讓靜態數字活起來

據瞭解,人口數據庫主要包括人口信息、上網記錄等。開發區爲新市民提供了免費無線上網服務,市民實名登記信息及上網行爲數據成爲政府提供服務的重要依據。

有了數據只完成了靜態的數字彙總,如何分析和應用這些數據進行動態監管,將其轉化爲服務的參考依據呢?

後臺數據顯示,新市民上網活躍人羣、求職網站登錄最多的人羣來源於幾大勞動密集型企業。每一項數據都會設置標準值和警戒線,超過警戒線,就要分析總結原因。“如果同一家企業求職人數多且頻繁,說明企業可能存在不穩定因素。前一陣子,一家精密電子公司的數據就經常超警戒線,開發區就根據員工的搜索需求,成立了他們喜歡的社團,還設立了心理諮詢項目,回應訴求、滿足需求。”王建國說。

目前,正在全面推進整合的公共行爲大數據有3個類型,包括水、電、氣、熱、有線電視使用大數據、公共醫療行爲大數據、行政審批大數據,其中第一項數據已整合完成。

“大數據分析就像炒菜,根據口味不同,可以加工各類美食,提供給不同羣體。”開發區大數據辦公室負責人陳松說,比如通過分析水、電、氣、熱等數據,一方面可以爲工商部門提供企業註冊登記預警服務,另一方面可以提供羣租屋管理和分析。

據介紹,羣租羣體有非常明確的行爲特點,他們的能源消耗方式與普通居民差別很大。例如他們一般不會開通有線電視;煤氣消耗量很低;照明、電磁爐等用電量大;水消耗量大,因爲人多,廁所“忙”個不停。通過大數據分析,可以瞭解到底誰在繳納哪類費用,這些人才是羣租房屋的實際控制者。這些數據的精準管理手段,是破解出租屋管理難題、消除管理死角的重要突破。

2017年7月,開發區多部門藉助大數據精準指導,有針對性地對隔斷房進行治理,最大限度排查了羣租房存在的各類安全隱患。而在過去,這些工作需要依靠大量人力一戶戶盲目排查,週期長、效率低。

探索視頻深度應用,實現系統按需分析

城市管理中,社會治安防控工作繁重且複雜,爲此,天津開發區探索建設了智慧視頻數據平臺。“視頻監控平臺不僅能看,還在全國第一批完成視頻結構化工作,不用安排專人監控視頻,大數據平臺能按照各個部門的需求,主動進行數據分析。就像電影大片一樣,可以對危化品車輛、大貨車進行主動分析,這是視頻的深度應用。”陳松說,該平臺建設完成後可以極大提升多個政府部門的社會管理能力。

智能管理,濱海新區大港街道作了進一步的探索。大港街道建設了“慧·安大港”平臺,平臺基於三維地理信息系統打造而成,將全街道46平方公里、33個社區和252個網格用三維地理的形式直觀展現出來,街道轄區的每一棟樓房、每一條街道和每一個景點等都實景再現。社區民警、網格管理、綜合執法、物業管理及社區服務等工作人員將該平臺下載安裝在手機上,不間斷在社區進行巡邏巡視,巡控軌跡在三維地圖上實時可見,遇有情況及時拍照上傳,通過語音、視頻等手段統一調度事發周邊工作人員前往處置。

據介紹,當轄區某一區域發生突發事件或進行執法作業時,指揮中心從地圖上查找離事發地最近的工作人員,實時進行視頻通信,第一時間進行遠程指揮調度,掌握最新工作動態。直觀、可視的指揮方式,有效地減少了指揮層級,節約了處置時間。

據介紹,目前“慧·安大港”系統平臺僅限於有權限的工作人員使用,下一步計劃繼續完善系統,爲市民開通可以隨時上報信息的基礎通用版。

“將現代科技與社會治理技術相結合,利用網絡和大數據技術,是系統提升社會治理水平的一種探索。”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張翼說。

管理服務精準到人,沉下心去傾聽期盼

藉助新技術可以提高服務效率,但技術不能解決所有問題。王建國說,在開發區的新市民中,比如建築工人,他們上網不多,他們需要什麼,要沉下心去了解傾聽。

“到建築工地走訪時,幾位工人反映了一個很細微的問題,之前我們都沒想到。他們反映找不到地方剪髮,理髮店大多不便宜。”王建國說。

此前,針對建築工地外來務工人員業餘生活單調、精神文化匱乏的實際情況,開發區已在多個工地開展了教育培訓、文化娛樂等服務內容,每年舉辦免費電影放映近百場。瞭解到情況後,開發區聯繫附近理髮店,招募理髮志願者,在每週一次的電影放映的同時,爲建築工人免費理髮。最高峯時,志願者王磊從早上8點幹到晚上7點,帶了兩個徒弟,平均一個人爲大約60位建築工人剪髮。

除了建築工人,當地還針對在企業工作的新市民及其子女提供教育培訓。通過與高等院校、企業合作,利用企業推薦、員工自願的方式,爲優秀外來建設者提供大學及大專學歷在職教育。學費採取分級承擔,爲他們真正減負。

2018年伊始,天津濱海新區大力深化功能區體制改革,將開發區的社會管理職能逐步剝離出來,合歸濱海新區新成立的泰達街管理,讓開發區輕裝上陣,合力將濱海新區打造成“繁榮宜居智慧”新城。

來源:人民日報

又見東風浩蕩時——天津濱海新區“兩加一減”打造“民企10萬+”

天津濱海新區打造宜居智慧環境

創新“基因”紮根天津濱海新區版圖

網信天津

傳遞指尖正能量

唱響天津好聲音

點擊 閱讀原文 瞭解更多詳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