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軍鉅鹿城下謎團重重

(1)王離圍鉅鹿5個月爲什麼不能破城

趙王歇和他的宰相張耳原來是定都在鉅鹿城西邊的信都。王離攻破信都後,趙王歇逃進鉅鹿城。王離隨即帶領秦帝國的正軌軍,於秦二世二年後九月包圍了鉅鹿。可是,面對“兵少糧絕”趙王歇,隨便攻破信都的王離,南面還有20萬章邯大軍援助,卻5個月沒能破城。

鉅鹿城有鞏固的城防工事嗎?

鉅鹿城在春秋戰國800年間,一直默默無聞。沒有史料記載,曾經在鉅鹿城發作過劇烈戰事。據此我們揣測,鉅鹿城不會像邯鄲那樣,具有鞏固完備的城防。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鉅鹿城作爲鉅鹿郡的郡府所在地,位置有所進步。但由於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理想的國度政治是從此滅絕諸侯間的戰爭。所以,鉅鹿城在作爲鉅鹿郡府期間,沒有必要建築城防。因而,單從城市的防禦體系來看,鉅鹿城不會比其他城池更鞏固。不能想象,王離輕鬆攻克信都,然後追擊倉皇東逃的趙王歇包圍鉅鹿,卻5個月不能破城。

趙王歇有英勇善戰的軍隊嗎?

從史料記載來看,趙王歇的軍隊根本上是跟隨陳涉起事的烏合之衆,沒有閱歷過攻堅惡戰。在與秦軍和其他造反者對陣時,根本上是一觸即潰,毫無戰役力。趙軍的根基是陳涉部將武臣倉促間拉起來的隊伍。《史記•張耳陳餘列傳》記載,武臣到了趙地,簡直沒有打仗,經過宣傳和勸降便佔領趙國十餘座城池,收兵數萬人。這之後武臣的部將李良內訌攻打邯鄲。具有重兵的邯鄲竟然一觸即潰,李良順利地殺死趙王武臣和左丞相邵騷。右丞相張耳和將軍陳餘固然有耳目報信,也沒有組織起像樣的抵禦,而是隻身逃命。

這之後陳餘蒐集敗兵,得數萬人,張耳逃到信都城,找來趙國王室的後嗣趙歇,立爲趙王。隨後王離攻擊信都,趙王歇沒能守住信都,和張耳逃到鉅鹿城中,鉅鹿被包圍。

從上述的歷史記載能夠看出,趙王歇的軍隊自成立到被擊潰,一直沒有經過像樣的戰事考驗。在邯鄲與李良戰役時是一觸即潰,在信都遇秦軍攻擊,依然是一觸即潰。不能想象,這樣的軍隊,忽然變得神勇無比,在鉅鹿這樣一個彈丸之地,沒有鞏固的城防工事,沒有援兵和糧草,居然能神奇般地固守5個月。

王離數倍於鉅鹿守軍的強大秦軍,五個月來都在幹什麼?難道是在睡大覺?不用任何計策,也不需求任何攻城的器械,秦軍只需應用人數優勢,真真假假不連續地輪番攻城,不讓鉅鹿城中有限的守軍有喫飯和睡覺的時間,拖也能扼守軍拖垮,累也能把趙軍累死。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鉅鹿城的守軍居然平安無事。

爲什麼不圍點打援消滅陳餘?

王離包圍鉅鹿後,諸侯援兵逐步到來。但是,這些援兵沒有進攻王離,也沒有進城參與鉅鹿的城防,而是遠遠地駐紮下來,袖手旁觀。

鉅鹿城北駐紮着陳餘剛剛收攏的幾萬敗兵,人數有限,又沒有鞏固的城池作爲屏障,王離圍點打援,喫掉這幾萬人應該沒有問題吧?5個月,王離爲什麼沒有向北進攻陳餘?

不只如此,被包圍得風雨不透的鉅鹿城,竟然能夠往來自在地派人去陳餘那裏求救。

《史記•張耳陳餘列傳》記載:張耳幾次派人去向陳餘求救,陳餘覺得本人兵力太少,便按兵不動。就這樣過了幾個月,張耳大怒,又派了兩個將軍張黶、陳澤前往陳餘處敦促。

張黶、陳澤二人與以前的使者一樣,也順利地出了鉅鹿城,一路安全地抵達陳餘軍中。

司馬遷是這樣描繪二人與陳餘的對話:“你和張耳爲刎頸之交,如今趙王和張耳危在旦夕。你擁兵數萬,卻不肯相救,哪裏還有一點生死之交的友情。你假如還恪守諾言,就應該率軍與秦軍拼死一戰,或許還能有非常之一二的活力。”

陳餘答覆道:“我以爲,前去拼死並不能救趙,白白斷送兵士的性命。我所以不與趙王和張耳丞相一同赴死,是爲了日後替趙王和張君向秦國復仇。假如如今一定要我與趙王等人一同赴死,就好像以肉喂餓虎,能有何好處?”

張黶、陳澤道:“事已緊急如此,就應該以死立信,還思索什麼以後的事情!”陳餘道:“我不是怕死,而是死而無益。你們二位一定要這麼說,那就隨你

們。”

於是陳餘撥五千人給張黶、陳澤,二人率軍攻擊秦軍,果真有去無還。

陳餘隻要幾萬人馬,撥出五千也曾經是五分之一,但是,這五千人馬殺入秦軍,就好像杳無音信,沒有惹起一絲波濤。後來張耳、陳餘兩人相見,張耳向陳餘要這兩個人,陳餘說這二將和五千人馬都戰死了,張耳死活不信,致使二人反目。後來陳餘帶兵攻打張耳,張耳後來又殺死陳餘。

爲什麼五千人馬被消滅,城裏的張耳卻不曉得?說得通的解釋是:實力比照太過懸殊,戰役很快就完畢了。

爲什麼王離包圍鉅鹿,不只不圍點打援去消滅城北的陳餘部幾萬弱旅,還給陳餘和鉅鹿城留下往來自入的口子,使得鉅鹿城裏的趙王和張耳,能夠與城外陳餘援軍往來自若地聯絡?

同樣的狀況還有袖手旁觀的其他諸侯軍,其兵力不大,遠道而來,相互沒有統一的指揮,又都各懷私心。這個時分,以王離和章邯兩軍的強大兵力,對諸侯軍其中的一支發起忽然攻擊,將其一舉殲滅,應當不是艱難的事情。這樣一來,其他援軍假如不是趕緊逃竄,下場就是被秦軍各個擊破,全部消滅。

可是,5個月的時間,王離既沒有輪番攻城,也沒有各個擊破消滅援軍。既沒有攻下鉅鹿城,也沒有消滅一支哪怕最弱小的諸侯援軍。爲什麼?

不只如此,具有絕對優勢的王離,卻忽然兵敗投誠了。具有20萬大軍的章邯,就駐紮在離鉅鹿幾公里的棘原,卻不去救援。不只章邯不救援,感到不支的王離也不向南面的章邯靠攏,也不向西面的信都撤離。向南40公里還有秦軍佔領的邯鄲,也是可去之處。王離並沒有到走投無路非得戰敗投誠的地步。

(2)章邯爲什麼忽然變成了支前的民工?

章邯自收兵以來連戰連捷八面威風,可是到了漳水河邊,怎樣忽然變成了唯命是從的支前民工了。

章邯固然只是秦帝國一個管稅收的幹部,但是自驪山出道以來,卻是望風披靡,攻無不克,戰績顯赫。

《史記•陳涉世家》記載,章邯首先擊敗的是具有戰車千乘兵馬幾十萬的周文,這是陳涉造反以來所具有的最強大的一支軍隊。章邯消滅周文之後,立即再接再勵向東推進,在滎陽消滅了吳廣的造反軍。在與吳廣交兵的同時,章邯偵查到有一支造反軍在陽城人鄧說的帶領下,駐紮在滎陽以南100公里處的郟城,試圖向西偷襲咸陽。章邯立即分兵一部去攻擊鄧說。章邯部將以滎陽大戰做掩護,疾速南下,一舉擊敗了鄧說。鄧說隻身逃回陳縣,被陳涉所殺。章邯擊敗吳廣後疾速引兵南下,又在許縣消滅了銍人伍徐帶領的造反軍。短短不到三個月,章邯大軍向東推進了一千多公里,消滅了陳涉、吳廣向西進攻的各路造反軍,改變了秦帝國被動防衛的場面。

緊接着,章邯向陳縣發起進攻。陳涉稱王建都陳縣,自然會對陳縣的城防停止大範圍的修繕,陳縣也應該有重兵防衛。陳縣的鞏固水平,防衛的力氣,應該強於趙王歇倉惶逃進去鉅鹿城。

但是,章邯向陳縣發起進攻,輕而易舉就攻陷城池,陳涉的上柱國蔡賜戰死。章邯又領兵進攻駐守在陳縣西面由陳涉親身督戰的張賀軍。結果,章邯還是隨便就擊敗張賀。張賀陣亡,陳涉落荒而逃,在逃到下城父時,被他的車伕莊賈所殺。

章邯消滅了陳涉之後,疾速北上攻打在臨濟城稱王的魏咎和周市。魏王自量無法抵擋章邯,就派周市到齊國、楚國懇求救兵。齊、楚派遣項它、田巴率領軍隊跟隨周市前來援救魏國,卻被章邯輕鬆擊敗。秦軍殺死了周市,同時包圍臨濟攻城。魏咎自知難逃一死,自焚而亡。

在消滅了陳涉之後,章邯把下一個攻擊的目的鎖定爲項梁。章邯從佔領的臨濟城南下,向項梁的軍隊發起進攻,很快便在定陶將項梁包圍,並將項梁和其統率的楚軍主力一舉殲滅。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望風披靡的章邯,到了鉅鹿城下,卻一下子變得唯命是從。擁兵20萬,卻只擔任保證糧草;幾次打敗項羽卻不乘勝追擊將其消滅。爲什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