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始祖

提起麻辣燙,很多人會想到是一種小喫。與重慶火鍋一樣,麻辣燙也是重慶的特色飲食產物,碼頭的縴夫,支起小熱鍋,裏面放入海椒、花椒,當天什麼新鮮就燙什麼解饞,驅寒祛溼,簡單易行。

固定的容器未免太拘束,碼頭小販,將爐具改造,並豐富菜品,挑擔售賣,吸引了不少船工和百姓,隨着時間推移,麻辣燙逐漸離船上岸。最早的麻辣燙其實是重慶火鍋的雛形,甚至可以說是始祖。

十多年前,麻辣燙的火爆程度和重慶火鍋難分伯仲。如今大部分麻辣燙已經和火鍋有了明顯的區別,但麻辣兩字包含的味道意義,亦是相通。

川味什錦

天府之國,蜀都蓉城,四方三川,溼潤安逸。夫妻肺片、川北涼粉、鍾餃龍抄、賴式湯圓、小潭豆花,這些成都的小喫猶如成都的美女,玲琅滿目的熱辣背後大多透露出一股溫婉的柔情。

成都人愛喫火鍋,並不像重慶人那樣熱辣直爽,而是鍾情較爲緩和的麻辣味和中間的清湯小鍋一齊燙菜。

起源於四川眉山的串串香是街頭小喫的一種,成都冒菜在這幾年被國人皆知。可以說成都的麻辣燙正是吸收了串串香和冒菜的特點,而形成的食物。

湯鮮料足

麻辣燙的食材和麻辣火鍋一樣,雞鴨魚肉,菜菌豆丸,海味山珍,都可以做麻辣燙的備選食材。當這些食材分門別類,被牢牢的串在一個個籤子上時,等待他們的就是高溫的麻辣湯,他們之間並不認識,但緊緊挨在一起,沾染着彼此原始的味道,煮的時候默默等待,放眼望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較之麻辣火鍋以底料爲王,麻辣燙的精髓則在於煮這一環節。煮的湯料肯定是需要長時間熬煮過的濃湯,香料按比例用紗布包裹嚴實,浸入期間,沸騰後下入各種食材,快速大火煮透,接近全熟的時候撈起入盤,將姜蒜水倒在食材表面,撒上一層炒香過的白芝麻和香菜碎。

嬌嫩欲滴的麻辣燙,聞起來濃香四溢,嚐起來辣爽無比,個兒大鮮嫩的丸子,蜿蜒曲折的菠菜,妖嬈豐滿的平菇,在盤中錯落有致。

南北通喫

如果說,是川渝人發明了麻辣燙,那麼將麻辣燙推向全國,火遍大江南北的口味則非東北麻辣燙莫屬。東北的麻辣燙,除了略帶麻辣,早就不是傳統的麻辣燙了。東北麻辣燙之所以能傳播甚遠,靠的正是熬製濃郁的骨湯做湯底,入口不油膩而爽滑。調料配上芝麻醬和辣椒油調和整體味道。

廣義上的北方地區,麻辣燙基本上是東北麻辣燙的佔據統治位置。在北京,耳熟能詳的連鎖品牌楊國福和張亮都是來自東北的麻辣燙小店,逐漸發展壯大而成。

東南沿海的人口味較淡,而大部分北方人喜鹹鮮而非麻辣。綜合以上原因,麻辣燙在全國也有了很多的創新和流派,鹹鮮爲主的不辣口味,醬香爲主的微辣口味,都賦予了麻辣燙這個街頭小喫全新的活力。

營養健康

很多人都認爲麻辣燙是一種不健康的食物,作爲街頭小喫,油脂含量大,食材本身並不乾淨。但其實相比於煎炸食物,在食品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進行合理搭配,麻辣燙是一種非常健康的快餐食品。綠葉蔬菜,豆製品,海帶蘑菇,魚肉蛋類等只需要合理搭配就能做到食物多樣,就可以保證膳食平衡。

當然市面上也有很多商家爲了盈利或者吸引更多顧客,採用了循環湯或者是過量的食品添加劑放入麻辣燙裏,食客喫了以後就會出現身體不適,長期食用後,還會有患癌症的危險,所以喫麻辣燙,食物衛生是考慮的第一因素,再好的口味也不如安全放心的食物。

海抗實感

有人說,麻辣燙難登大雅之堂,一種街頭小喫,沒什麼可喫,更不值得喫。但深究其奧義,麻辣燙並非是一種菜品,而是以多種菜品爲一體,雖然在同一環境下煮熟,但各自本身的味道有所保留,或軟嫩或筋道,或乾鮮或綿稠。以味蕾的變化帶動食指的跳躍,以饞蟲的食慾激發神經的訴求。獨特的香料產生麻辣的舌癮,醬香的絲滑滿足齒間的纏綿。一份麻辣燙,由川渝到東北,再到大江南北,憑口味和原料帶來別出心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