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在歐洲和太平洋地區的盟軍戰機以驚人的速度被擊落。戰爭初期,超過4萬架戰機可能會因爲德國和日本的對空高射炮墜毀。1943年8月的一天,由盟軍聯合發起的空襲中,超過60架B-17、B-24被擊落。損失率如此之高,美國空軍指揮官坐不住了,幾名高級軍官從戰場飛往華盛頓。

被高炮擊中後折翼傾側下墜的B-24

許多將士認爲,他們肯定去諮詢軍事專家或武器專家。然而,這幾位軍官卻直奔哥倫比亞大學統計學教研室,找到統計學教授亞伯拉罕·沃爾德。

沃爾德是一名羅馬尼亞神童,1931年獲得維也納大學的數學博士學位。1938年,他逃離奧地利的納粹來到紐約,之後一直在大學任教。

美國空軍迫切需要解決戰機損失率的關鍵問題,沃爾德教授受命於危難之際,帶領一組統計專家來到前線。他在各個部隊走訪了一圈,然後製作了陸軍航空隊所用的B-l7、B-24等轟炸機大尺寸模型。緊接着,只要有執行任務的轟炸機部隊返航,統計學家們就在第一時間去機場,詳細地記錄下每一架飛機的損傷情況,隨後在模型上用墨汁將所有被擊中的部位塗黑。

兩個月過去了,戰機仍然不斷被擊落,不少飛行員抱怨這些所謂的專家並沒有什麼用。但在統計學家面前的轟炸機模型上,除了幾個很小的區域還是機身原來的顏色以外,其他全被塗黑了。很多地方顯然是被反覆塗過多次,墨汁都已經像油漆一樣凝結成厚厚的一層。

然而,飛行員們面臨着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美國空軍指揮官心急如焚,他們要求爲飛行在敵人領空的飛機設計和開發新的裝甲防護。空軍想加強飛機,但只能對飛機的一小部分進行裝甲強化。因爲每增加一磅裝甲就會減少一磅炸彈的有效荷載能力,從而降低戰機的攻擊能力。

B-24生產線

在陸軍航空隊司令部會議室裏,沃爾德教授指着模型,解釋了機身被塗黑意味着什麼,航空隊高層馬上建議加強對這些傷痕累累部位的裝甲。

但沃爾德教授的建議卻恰恰相反:“讓廠家給轟炸機上這些沒有被塗成黑色的部位,儘快增加裝甲。”

在場的幾個廠商代表質疑說:“爲什麼是這些沒有被擊中的地方?難道那些被擊中次數最多的部位不需要增加裝甲嗎?”

沃爾德很無奈地搖了搖頭說:“這些部位之所以沒有被塗黑,不是因爲那裏不會被擊中,而是因爲所有被擊中這些部位的飛機,最終都沒有返回基地。”陸軍航空隊司令非常贊同他的觀點,立刻下令讓各個廠家給轟炸機的相應部位增加防護措施。

果然,在採取沃爾德的建議後,盟軍轟炸機部隊戰損大幅下降。事實上,沃爾德教授的觀點是正確的,他的數據統計顯示,被塗黑的位置在機身和機翼,它們正是飛機最強大的地方,這些部位能承受傷害並依然能安全返回基地。所以,沃爾德認爲這些部位並不是需要加強的關鍵。相反,有成千上萬的飛機沒有飛回來,是因爲它們被擊中其他地方:發動機,尾部和駕駛艙,這些部位才應該被重點保護。這是一種困擾所有領域數據分析師的認知偏差。

墜落的飛機不說話,一個困擾美國空軍的“生存偏差”問題得到徹底解決,統計學家終於改變了二戰歷程。

沃爾德的獨到之處,就是在分析問題的時候,能夠做到不被表面現象所迷惑,在使用數據之前首先考慮到了數據的代表性問題,進而得到了正確的統計分析結果。(思維與智慧)

二戰中B-17機羣正在執行轟炸任務

【訂閱關注“國防時報排頭兵”,縱覽軍情,聚焦熱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