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爲:食物的五味可以補益五臟,五味分別進入各自所親和的髒,酸味的食物人肝,苦味入心,甘味入醇,辛味入肺,成味入腎。

酸苦甘辛鹹這五味對應五臟,養護五臟就多喫五味食物

從這段話可以得到兩個結論:首先五臟是食療與食補的直接受益者,也就是說,各種味道的食物首先要通過五臟來對身體起作用;其次,中醫將多種多樣的食物劃分爲五種,即即酸、苦、甘、辛、成五味,五味分別入五臟,對應肝、心、脾、肺、腎來起作用。那怎樣對應呢?

(1) 酸入肝:酸味食物有增強消化功能和保護肝臟的作用。常喫不僅可以幫助消化,殺滅胃腸道內的病菌,還有防感冒、降血壓、軟化血管的功效。

酸苦甘辛鹹這五味對應五臟,養護五臟就多喫五味食物

以酸味爲主的酸梅、石榴、番茄、山楂、橙子,均含有維生素C,可防癌、抗衰老、防治動脈硬化。

(2)苦入心:古有良藥苦口之說,中醫認爲苦味食物能泄、能燥、能堅陰,具有除溼和利尿的作用。像橘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常喫能防止毒素的積累,防治各種瘡症。

(3)甘入牌:性甘的食物可以補養氣血、補充熱量、解除疲勞、調胃解毒,還具有緩解痙攣等作用。如紅糖、桂圓肉、蜂蜜、米麪食品等,都是補甘食物的不錯的選擇。

酸苦甘辛鹹這五味對應五臟,養護五臟就多喫五味食物

(4)辛入肺:中醫認爲字味食物有發汗、理氣的功效。人們常喫的蔥、姜、紫、辣根、胡椒,均是以辛辣爲主的食物。這些食物既能保護血管、又有調理氣血、疏通經絡的作用,經常食用,可預防風寒感冒,但是患有痔瘡便祕、腎經衰弱者不可食用。

(5)鹹入腎:成爲五味之冠,百喫不厭。中醫認爲鹹味食物有調節人體細胞和血液滲透、保持正常代謝的功效。鹹味有泄下、軟堅、散結和補益陰血等作用。如鹽、海帶、紫菜、海蜇等屬於優質的威味食品。

酸苦甘辛鹹這五味對應五臟,養護五臟就多喫五味食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