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來,西漢千年魔鏡是一面透光鏡,不僅能照人,在陽光或者平行光照射時,還可以呈現鏡背面的紋飾與銘文,效果恰似光線從銅鏡透過一般。原來鑄造透光鏡的關鍵有兩個:一是鑄造過程中的冷卻凝固的工藝,即銅鏡在迅速冷卻時,鏡背的花紋在凝固收縮中,紋飾的凹凸會使鏡面產生與鏡背相對應的輕微起伏。

西漢千年魔鏡,究竟是一面怎樣的鏡子,會冠以“魔鏡”之名?

原來,西漢千年魔鏡是一面透光鏡,不僅能照人,在陽光或者平行光照射時,還可以呈現鏡背面的紋飾與銘文,效果恰似光線從銅鏡透過一般。因爲在銅鏡背面花紋的外側有銘文:“見日之光,天下大明”,所以被命名爲“見日之光”透光鏡。

西漢千年魔鏡,透光鏡的奇妙曾經一度引起了人們的好奇,經過文物工作者與科技工作者的合作研究,其謎底已被揭開。原來鑄造透光鏡的關鍵有兩個:一是鑄造過程中的冷卻凝固的工藝,即銅鏡在迅速冷卻時,鏡背的花紋在凝固收縮中,紋飾的凹凸會使鏡面產生與鏡背相對應的輕微起伏;另一個是研磨拋光的工藝,鏡面在研磨拋光中又產生新的彈性變形,進一步增添了鏡面的起伏。當兩個條件都具備時,就會產生所謂“透光”的效應。

目前這面鏡子收藏於上海博物館,是無價之寶。

神奇!這個墨鏡竟能從鏡面看到鏡背銘文!

“見日之光”是西漢銅鏡,直徑7.4釐米,淨重50克。銅鏡是古人照面容用的器物。這件銅鏡乍看上去與一般銅鏡並無區別,但若以一束陽光照到鏡面, 反射後投影到壁上,壁上的光斑中就會奇蹟般地顯現出鏡背面的圖案、銘文,好像光線透過銅鏡,把背面圖案、文字映在壁上似的,故稱透光鏡。又因爲在銅鏡背面 花紋的外側有銘文:“見日之光,天下大明”,所以該鏡被命名爲“見日之光”透光鏡。

古人一直將這種具有幻術般效應的“透光鏡”視爲“神物”。然而遺憾的是,透光鏡至宋代(公元1000年左右)即已失傳。上海博物館有上萬枚銅鏡,發現所謂透光現象的卻只有四枚,而且都出現在漢代。

透光鏡也從此披上了一層神祕的色彩,被外國人稱爲“魔鏡”。一千多年來,這種神奇的現象吸引了古今中外的衆多學者,從我國宋代的沈括到清朝的鄭復光,從中國到大洋彼岸,無數學者試圖揭開這困擾了世界千年的古鏡之謎,但是沒有人能用實驗的方法證實自己的猜測,或者更確切地說,沒有人真正複製出與西漢透光古鏡完全相同的鏡子來。

直到近20年,我國科技工作者才終於解開了西漢千年魔鏡這個謎團。原來這個銅鏡在有銘文和圖案處非常厚,無銘文處比較薄。因爲厚薄不均勻,造成銅鏡產生鑄造應力,並且在磨鏡時發生彈性變形,所以厚處曲率小,薄處曲率大。

因差異十分小,僅幾微米,肉眼根本沒有辦法察覺。曲率的差異與紋飾相對應,當光線照射到鏡面時,曲率較大的地方反射光比較分散,投影就較暗;曲率較小的地方反射光比較集中,投影就比較亮。所以,我們能從反射圖像中看到有較亮的字跡花紋顯現出來。這些是鏡背面的圖像,而從表面看來,銅鏡好像真的能“透光”.

原來是這樣,真的是太神奇了!不得不說,古代人真的是太聰明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