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纪效新书》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所著,全书共18卷,内容包括束伍、谕兵、阵令、法禁、以及兵器等,该书对战争形势的分析与战法的多样性论述都颇有建树,这些都是戚继光在东南沿海平倭战争期间练兵与实战的经验总结。毫不夸张的说,曾国藩几乎把《纪效新书》的内容都“照抄”过来治理湘军了。

曾国藩号称晚清一代名臣,为清朝剿灭太平天国立下不世之功。曾国藩带兵打仗独步天下用兵奇诡,天性愚笨的他怎会成为如此将才?答案很简单,只是因为他得到了一本奇书,才会有如此成就。那么这本奇书究竟是什么书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华夏5000年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浩瀚的战争史,在历朝历代的战争中,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将领。在现代人的眼光看来,这些优秀将领能取得如此辉煌成就,都应该是拜《孙子兵法》所赐。《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孙子兵书》,是春秋时期吴国将军孙武所著,也是世界公认最早的兵书。

正是由于《孙子兵法》的知名度极高,才让人觉得该书是将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法宝。可您要是这样想,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孙子兵法》只是将领成长过程中的“必读教材”,属于“战争学”的初级课本,真正“升级版”的军事书籍,那就非《纪效新书》莫属了。

《纪效新书》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所著,全书共18卷,内容包括束伍、谕兵、阵令、法禁、以及兵器等,该书对战争形势的分析与战法的多样性论述都颇有建树,这些都是戚继光在东南沿海平倭战争期间练兵与实战的经验总结

戚继光几乎将一生的心血都倾注于此,致使此书也成为了明代及后世将领们的案头佳作,一旦稍有疑惑,翻之求索,必然豁然开朗,无师自通,甚至当时的高丽人都专门派人前来进行购买,回到国内请人翻译后发给将领们每人一本。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枕边就放着一本《纪效新书》,由于长期翻阅,导致书角都已磨烂,可他依然对书中内容如痴如醉。

若论起对《纪效新书》的深入研究,有一个人的成就可比李秀成高得多,此人便是晚清一代名臣,湘军的组织者曾国藩。曾国藩曾经坦言自己“余性鲁钝”、“秉质愚柔”,然而他却能靠着勤能补拙,达到“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的境界。

喝大力出奇迹是假的,看《纪效新书》出奇迹却是真的。这本明代的兵书,也给曾国藩提供了不少治军的理念,这也是他能成功组建湘军、并连连获胜的重要原因。曾国藩究竟从《纪效新书》中学到了什么呢?小编这就给你说说:

1.兵阵之法

曾国藩组建湘军时,曾经提出了招募诚实勇敢乡间村夫的要求,并且根据每个士兵的特长分配兵种,而这一切兵种制式都是来自于戚继光在浙江的募兵之法。

在此基础上,曾国藩还模仿戚继光排兵布阵,并在阵中成员中以“父子”、“兄弟”为基本单位组建战斗小队,以亲情维系战场上的相互配合,避免了士兵因胆怯而丢下战友逃跑的情况。

2.兵器趋良

在武器方面,虽然清末时期的武器已经远远先进于明朝,可是戚继光所提出的武器改良技巧也得到了实用。

曾国藩在征剿出兵之时,他就亲自参与了设计和修改西洋炮的计划,甚至还令湘军火器营模仿《纪效新书》中的武器图谱制造武器,以此达到大规模歼敌的目的。

3.行营建寨

在行营方面,曾国藩也参考了戚继光稳扎稳打的策略,急行军、缓行军、行军队形等都无不受戚继光军事理论影响。

在大军扎营时,对周边的地势也有所考量,除了防水攻、火攻与偷袭外,还要注意隐蔽炊烟升空,防止被敌人发现行踪。毫不夸张的说,曾国藩几乎把《纪效新书》的内容都“照抄”过来治理湘军了。

无论是戚继光的“平倭定海”,还是曾国藩的“鼎定江山”,都能直接证明《纪效新书》的历史地位。可以负责地说,《纪效新书》也是戚继光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对后世战争的输赢胜负,以及军事家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