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近期國內哪部大人氣國產漫畫的動畫化最令人矚目,那麼非《非人哉》莫屬。

《非人哉》漫畫

原作漫畫線上點擊量超過20億,並榮獲第14屆中國動漫金龍獎最佳劇情漫畫銀獎,獲得了官方和讀者的一致認可,可謂是當下炙手可熱的IP。

《非人哉》漫畫獲殊榮無數

漫畫單行本豆瓣評分甚高

而這次的動畫改編,也從放出預告PV開始,就引起了讀者的強烈期待。

下面是動畫版的精彩片段,可以說動畫化的還原度極高。想要觀看完整正片的同學,可以在網絡上搜索觀看~或者

如今,《非人哉》動畫版已經上線十餘天。成績斐然——

僅僅上線3集,專輯播放量便已經突破2800萬。作爲泡麪番,上線後的日播放量立刻挺進前十:

這樣的一部作品被做成動畫,看似簡單,其實卻在很多問題上面臨極大挑戰。

這次,學術趴專訪了《非人哉》的動畫核心團隊與漫畫責編,來一起看看《非人哉》從漫畫到動畫化的幕後故事吧!

採訪:野草

受訪:鐘鳴,丁志樸,張喆,黃麗瑛

導演 鐘鳴

執行導演 丁志樸

執行導演 張喆

製片 黃麗瑛

野草:就美術風格來說,《非人哉》可以說是又清新又漂亮。漫畫勾線的筆觸感給讀者印象很深。做成動畫時,風格可能是個不小的問題和挑戰。動畫版是用Flash來做的。Flash的壓感筆觸是公認的“奇特”,但或許恰好適合《非人哉》。保留原有的設定風格過程,這項工作對你們來說是簡單還是困難?

鐘鳴:從接下《非人哉》動畫製作的工作開始,我腦中想到的就是用FLASH筆刷這種特有的線條來還原《非人哉》漫畫的風格了,我認爲這種筆觸是非常適合《非人哉》的。不過,想適應和熟練操作這種線條也需要一定時間,所有動畫製作人員包括我自己,都是付出了一定精力才能熟練運用這種線條,達到更好地模仿原作的效果。雖然比簡單的鉛筆線更復雜,但是粗細不勻的線條帶來的有中國風味道的美感,用其他方式是比較難實現的。

動畫版的分鏡圖,其實風格上已經比較貼近漫畫了

丁志樸:保留原有的風格是有點挑戰,除了筆觸,還有一個是場景美術的效果,我們內部一直在努力找到一個比較匹配人物,同時又能比較好還原漫畫風格的搭配方案。場景太過於照搬漫畫風格,做成動畫顯得單薄,信息量不夠。太寫實也不好,容易跟現有筆觸感的人物不匹配。所以人景風格這也是我們接下來努力的方向之一。

張喆:主要是加工上困難。要是勾鐵線,只需要定個線的粗細就能讓所有人畫成一樣的,但是讓所有人憑感覺畫成一模一樣的風格線確實有困難。只能是多練習找原作的感覺。還好我沒做修線這環節(長出一口氣~~~)

黃麗瑛:值得一提的是,在製作過程中,很多和我們合作的人都經歷了從“覺得我們的動畫很好做”到“實踐中發現和想象的不一樣”的過程。每一步微小的邁進背後都是嘗試、溝通、碰撞的結果,因爲我們在努力尋找一個個平衡點。較爲常規的商業動畫風格和原作漫畫風格不能照搬;角色具有寫實結構但是又沒有陰影等細節,更加考驗整體動畫的表演方式是否能另闢蹊徑。風格化固然是帶來很多挑戰,不過我想這也是《非人哉》的核心魅力所在。

野草:《非人哉》的IP原始樣式是四格漫畫,每一則漫畫的閱讀時間很短。這樣的形式會不會在動畫化過程中遇到問題呢?後來是如何把控動畫版每一段的時間的?

鐘鳴:是的,因爲它沒有一根主線來貫穿全劇,所以我們就着重做出每個角色在現代大都市生活中的那種小事,都圍繞這個主題來進行。在劇本階段,也會增加一些小段子和笑點,在環境和事情前因後果和一些細節方面也會多作刻畫,來彌補四格漫畫刷地一下就看完了這種問題。

丁志樸:這裏面就涉及到視聽語言與編劇的功能了,非人哉漫畫是以小段子爲形式的故事,雖然每一話漫畫都只幾幅畫,但這幾幅畫之間的過程我們依然可以加入很多情節,去讓一個小段子從幾幅畫延長到一段戲,使內容更豐富起來。

動畫版有了比漫畫版

更復雜和具真實感的場景

動畫表演也比漫畫更自由和瘋狂

黃麗瑛:絕大部分情況下我們會把每個段落擴充細節,把故事變得更長,甚至原創一些新的引入或展開,即使是原作漫畫粉絲也可以看到新的細節而樂在其中。在後面的劇集裏我們也努力去設計單集的構成,讓情節用重複的手法來傳達幽默或者通過不同時間線的穿插和結尾的合併給觀衆帶來更多的驚喜。

野草:動畫版的表演做得非常細緻,很用心,在第一集中甚至有華麗變身的片段。所以,精良的製作是你們從一開始就計劃好的嗎?這樣的製作週期應該不短吧,實際創作的週期是否比計劃中更長?

鐘鳴:因爲我很喜歡《非人哉》這部作品,所以我希望動畫能更好地襯托漫畫,比如烈烈變身,漫畫裏可能用煙霧就表達了的東西,動畫裏我們就把它做細,這樣源於漫畫高於漫畫的效果是我一直在追求的。做動畫的人都懂的,有時候確實會越做越細,在一定程度上製作精度不斷提高也延長了製作週期,感謝分子互動對我們非常信任和支持,才能呈現出目前的動畫給大家。

九月的美少女式變身

烈烈的帥大叔式(?)變身

丁志樸:實際創作週期比最初定計劃長是肯定的,因爲我們的質量在製作中是不斷提升的,質量提升絕對不是單純靠人數增加就能解決,還有人員能力與熟練度問題,不是簡單的一加一等於二。同時還有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隨時隨地出現。所以以原先質量的要求定的計劃就需要調整了,不可能定個死板的計劃就沒有任何變動。一般定計劃時,我們也會給自己留個可調整的時間差。當然,我們的目標是盡力接近計劃。同時很感謝團隊的信任與支持,讓我們不管遇到什麼情況,都很有底氣一直往前衝。

張喆:很多鏡頭我們都採取了複雜的製作,時長上是泡麪番但製作上已經不是了。週期確實變長了很多,但是換來了更好的效果,這種時間上的犧牲我們都覺得值得。

黃麗瑛:實際上第一季製作過程中,因爲有很多不確定因素,週期其實很難預先規劃。在努力提升質量的同時,爲了不開天窗,我們也會努力摸索使巧勁兒的辦法,把需要思考的困難內容儘可能放到整體以及每個環節的前期去考慮。

細緻複雜的設計稿

野草:配音上,我在已經上線的片子裏聽到了極大的誠意。聲音設計其實對影片質量影響很大。在配音方面有什麼想和大家分享的嗎?

鐘鳴:關於選角這件事,我們作了大量工作,很多位配音演員都做了試配音,然後大家坐在一起使勁反覆聽,最終定下了目前的配音表,也感謝所有演員爲此付出的努力。動畫中有一些搞笑的地方,是演員們臨時發揮的,發揮得非常好,不久的將來大家就會聽到了。

丁志樸:配音上我們也下了很多功夫,甚至爲了更貼近角色性格,同一個角色請了好幾個配音演員來進行試配。

張喆:配音上聽從了很多粉絲的意見,所以多方尋找配音大V,本來這事應該我們內部定,但在強大的民意麪前——我們妥協了~

黃麗瑛:配音選角這件事情還是挺難讓所有人都滿意的,所以我們只能盡力做到最好了。我有幸膜拜了第一季的配音現場,覺得配音演員們的努力、配合和走心的演出爲片子加了很多分,配音工作在非常趕的情況下,錄音師、演員統籌和我們非常耐心地溝通,幫了很多忙,真的非常感謝他們。真心地反省自己沒有早點和配音以及音樂音效方的工作人員們多多溝通。

野草:片子上線之後,收到的最有趣的,以及最讓你們開心的評價是怎樣的?觀衆們的反饋是否達到了大家的預期?

鐘鳴:大概就是粉絲說要去北京地鐵六號線偶遇九月吧,營造角色們就在北京這個大都市生活奔波的感覺的目的達到了,很開心。動畫播出後收到了各種各樣的聲音,有表示動畫好看的,有提出建議的,有鼓勵我們的,都非常欣慰,同事們也都受到了鼓舞,下一季我們會做得更好。

丁志樸:最開心的就是有的網友們看完一集後表示對下一集很期待,這也讓我們整個團隊也非常激動。

張喆:說實話已經超出我預期了~上線當天大家一直盯着網上的評論,以至於當天的班都沒上好(這句老闆別看見最好……)很多人覺得動畫還原度很高,欣慰了欣慰了~

黃麗瑛:有觀衆在沒有看過漫畫的情況下,因爲動畫而對《非人哉》的世界產生興趣,對我們而言應該是最高興的事情吧。很多粉絲喜愛這些充滿魅力的角色,甚至相信他們就在我們身邊,每天過着非常的日常……看到大家這麼開心,我們也有前行的動力了呢!

熱情洋溢的彈幕們

而在整個動畫化的過程中,《非人哉》的漫畫工作團隊實際上也傾注了大量的智慧。其中,漫畫責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次,學術趴也採訪到了《非人哉》的漫畫責編亦心。

採訪:越KOE

受訪:亦心

亦心 漫畫責編

越:動畫化過程中,您的主要工作是什麼呢?

亦心:我們曾經接觸過一些外部的動畫製作團隊。早期在動畫化的過程中,我作爲責編的工作,主要是將這個作品動畫化有什麼需求清晰的表達出來。團隊內部需要對於動畫化後的類型、定位等方面有一個推敲摸索的過程,在早期我主要參與到這個工作之中。

後來公司有了自己的團隊之後,後續的工作重心會放在對接方面,這個對接工作並非單純的事務性聯繫,由於《非人哉》的編輯們在漫畫層面的參與度很高,所以在動畫化的過程中,能夠同樣在動畫的核心的風格把控和探討方面起到不小的作用。

越:有沒有什麼趣事可以分享一下?

亦心:趣事嗎?這項工作其實遇到的困難比趣事要多太多了~~ 但是從責編的角度來說,可能最有趣的就是看着我們的動畫製作團隊在嘗試風格和嘗試技術的時候,做出的有趣DEMO。這方面,鐘鳴、志樸、張喆、麗瑛他們都付出了很多。

相關文章